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衡器行業分析報告 >> 衡器行業的發展歷史

衡器行業的發展歷史

2015-04-24 15:00:58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衡器(weighing machine),是股衡器計量器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過去人們稱計量為『度量衡』。所謂度,是指用尺(如古時的骨尺、牙尺及以後漸次問世的竹尺、木尺、皮尺、鋼尺等)測量物體的長短;所謂量,是指用容器(如古時的合、升、斗、斛及以後使用的量桶、量杯等)測量物體的體積;所謂衡,則是指測量物體重量。 衡,應始於原始社會末期,據史料記載距今已有4000多年,當時出現了物品交換,但計量方法則是靠眼看手摸;而作為計量重量的器具 --衡器,在我國最早出現於夏朝;春秋戰國時期已掌握了槓桿原理,戰國中期在楚中一帶已廣泛使用天平和砝碼稱量黃金,但在相當長的時期內計量標準不一,較為混亂,直到秦統一天下後,於秦始皇二十六年實行商鞅變法(公元前221年),才統一了度量衡標準;宋朝時期出現了準確度達到1厘(40mg)的戥秤,標誌著當時的衡器已具有相當可觀技術水準。

衡器行業的發展歷史

  衡器是在商品的交換過程中產生和發展的。人類最早使用的衡器是原始天平。約在公元前5000年,埃及就已使用等臂天平秤(圖1 )。它是在簡易槓桿中點設一支點,在槓桿一端(圖中右端)的盤(鉤)上放置被測物,在另一端(圖中左端)的盤上逐個放置形狀、質量一樣的物體,當這種裝置平衡時,就意味著兩邊的質量相等,並可從左端物體的個數推定右端被測物的質量。

  中國的度量衡制始於公元前2500年的「黃鐘」律。據記載,「度本於黃鐘之長,量本於黃鐘之侖,權衡本於黃鐘之重」。黃鐘器已失傳。夏代,中國始用權衡作為稱重器具。權相當於砝碼,衡指槓桿。槓桿正中有一小孔用作支點,在杆的兩端各懸有掛鉤,一邊掛被稱物,一邊掛權。每一副權衡都有一組權。權的重量逐一遞增,以稱不同重量。漢代出現木質桿秤,此後一直沿用了2000多年。

  18世紀,蘇格蘭化學家J.布萊克首次將刀子、刀承應用在天平上,從而製得精確的稱重器具。1831年,美國人T.費爾班克斯發明台秤,綜合了不等臂桿秤和天平的優點,使各種機械式衡器趨於完善。20世紀中葉出現了簡單的電子衡器,使衡器跨入電子時代。微處理機與稱重傳感器的結合引起了稱重領域的變革,此後,微處理機在稱重尤其是在動態稱重方面的應用愈來愈廣,已基本取代原來結構複雜的計算系統。微電子技術的不斷發展,大規模、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的出現,使得稱重與過程控制等功能可以合併到同一電子單元中。20世紀80年代,電子衡器已遍及從微量稱重到大型專業稱重的各個領域,衡器產品已發展到上千個規格品種,靜態準確度一般都在0.1%以上,動態準確度一般在1%~0.2%。更多相關行業信息請查閱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衡器行業市場研究報告。

  現代衡器中國約有250個衡器製造廠,能成批生產大型專用衡器19類、150多個品種、500多個規格。機械式衡器生產具有相當規模,電子衡器已形成年產幾萬台的能力。

更多衡器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衡器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