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紅木國標的起草距今已經是16年前了,那時候,市場上用做家具的硬木材遠沒有現在這麼多。據紅木國標的第一起草人楊家駒先生說,在國標即將定稿的時候,所列木材是32種。這時候有人提議,說現在市場上新出現一種材料,接近紫檀,就是盧氏黑黃檀,俗稱的大葉紫檀,應該進國標。大家對此建議無異議,於是紅木國標由原來的32種變成了現在的33種。如果當時沒有人提這個建議,那麼盧氏黑黃檀到現在還屬於「非國標」。可我們知道,又有多少種材料並沒有像盧氏黑黃檀這麼幸運呢。
快20年了,紅木市場上的材料變化太大了,一些標準內的材料有的列入了瀕危物種,使用受到限制。有的確實瀕危,幾乎到了一木難求的地步。而另一方面,許許多多新的樹種卻大量湧入,充斥市場,讓業內的老把式都眼花繚亂,比如,有一種近似紫檀的那種材料,一年多以前,當它剛剛出現在市場上的時候,實在蒙了許多業內老闆,當然也有知假買假的,那另當別論。因為它太像紫檀,卻比真紫檀大大便宜,所以有人明知上當,也將錯就錯,順水推舟下去。知假買假的更是了,因為什麼,因為它價格便宜,因為用它做成家具當紫檀家具賣,包括我們絕大多數的紅木家具老手,也幾乎分辨不出它不是「紫檀」,那還有什麼說的呢?!
眼下,這在行業里已不是什麼秘密了,大家都知道了這種材料,也從原材料上分辨得出了,但直至現在,它不也大行其道嗎?現在的紫檀家具中,又有多少是用這種新材料做的呢?誰知道?
造了個假,暴利就產生了,所以現在許多人專營這個行當——全世界去找,找那些與紅木國標樹種相似的材料,越像越好,因為像,就有了暴利的空間,這種利有時會大到幾十、上百倍。其實,「專營」的人並沒有錯,錯在後來的人不說真話,把乙當甲去冒充。這也從另一方面說明,其實從跟本上說,這甲乙兩個樹種,從材料屬性上講,並沒有太大不一樣,你想啊,連專家、行家都分辨不出材質來,對於家具的使用者來說,又有什麼區別呢?所有的區別都在於心理作用:真紫檀,名副其實;假的,覺得上當了,心裡不舒服。那麼假如有一天,這種假紫檀也被收入國標,成為國標材料的一種,你心裡會不會一下子舒服了?——這多可悲啊!原來在我們的心目里,我們只圖一個「名」嗎?
類似這種可以以假充真或以假亂真的材料,現在市場上有好多種,以後也照舊會不斷地湧現出來。假如我們把這些類似的木材收錄進新國標中,OK,很好!那麼跟這些新收錄進的材料同樣類似的又出現了,我們就再收錄進去,如此往復,無窮無盡,試想,這國標還有什麼意義呢?而這,就是我們正在面對的現實。
與其如此,我們幹嘛不砸碎這個人為套在我們脖子上的鎖鏈呢?除去人為干預,讓事物回到它的本源,該是什麼樹種就是什麼樹種,讓我們大大方方地接受,大大方方地面對。沒有了國標,一切材料都平等地擺在我們面前,任我們自由挑選,讓市場這隻手去主導。如果這樣,人們就不只是盲目地去追求材料了,把心思花在工藝、藝術上,回到了對家具本源的追求。暴利也會少了,多給了老百姓一些實惠。更主要的是,淨化了道德市場,造假的人也省去了造假的罪孽感。事實上,所有有良知的人,當他們為利益去說假話做假事的時候,他們的心裡就背上了道德的重負,他們同樣需要精神上的解脫。而廢除國標,可以讓更多的人今後不再背負上這種重負。
據宇博智業市場研究中心發布的紅木行業市場現狀報告顯示,紅木國標,從開始的積極作用,到目前已經被利益集團所利用,成為了一種罪惡的工具。我們為什麼不去面對這種現實?為什麼還要將錯誤繼續下去呢?對國標的修修補補解決不了問題,反倒會使事情變得更加難纏難解。
做事情的一切出發點和落腳點,都要講一個為什麼。當初制定國標,是為了規範市場,可如今它不僅規範不了市場,反倒使市場更加混亂和麻煩,修訂無濟於事。那麼,我們今天還留著它做什麼呢?!我們為什麼不能真誠而坦蕩地去面對這一切呢?
更多紅木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紅木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