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黃芪種植的農戶在減少,黃芪種植面積的急劇下降,而養生的群體卻不斷增加,因此黃芪市場出現缺貨現狀。下面進行黃芪行業市場分析。
中醫藥行業分析表示,近年來,隨著國家中醫藥走出去戰略的實施和《中醫藥法》的頒布,以及中藥材崛起工程的推進,中藥材產業迎來了空前良好的發展機遇,目前中藥材產業在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下,正沿著規模化、產業化方向的快車道前進。
但在產業發展的過程中也必須看到制約黃芪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從宏觀和微觀方面探討解決方式,尋求合理機制,不斷提升黃芪產業發展水平。
目前我國黃芪藥材資源為野生與人工栽培並存期,但以人工栽培為主,占總需求量80%以上。黃芪商品量以前基本格局:人工栽培蒙古黃芪量最大,其次為栽培膜莢黃芪,第三為仿野生栽培和野生蒙古黃芪,最少為野生膜莢黃芪。
據近年統計:黃芪每年出口韓國、日本、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在9000噸以上。國內藥廠,如廣州藥廠年用量在2500—3000噸,長沙九芝堂藥廠年用量在2000噸以上,其它藥廠年用量也在2000噸以上。
從未來趨勢上分析,農戶還有種植黃芪的意願;隨著黃芪種植面積增加,再加上引進機械化設備種植,成本降低了,反之產量逐年增加了,庫存隨之也不斷增大。所以黃芪在近期內有爆發式行情的可能性不大。
近幾年增加的產量,增大的庫存,需要幾年的時間來消耗,如果種植面積不縮減的話,消耗的同時產量還在不斷增加,這種循環造成供遠大於求,行情上漲突破的可能性不大。以上便是黃芪行業市場分析的所有內容了。
更多黃芪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黃芪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