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纖油劑是潤滑油和表面活性劑,發展至今已經歷了五代,對纖維的質量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幾家化纖龍頭企業的年銷售額已經超過1000億元,以下是化纖油劑行業現狀分析。
我國化纖行業的快速發展,對化纖油劑助劑的用量也持續增加。化纖油劑行業分析指出,我國化纖行業對POY油劑的用量約為15萬噸/年,對FDY油劑的用量約為12萬噸/年,對DTY油劑的用量約為50萬噸/年,對短纖油劑的用量約為5萬噸/年。
在DTY油劑方面,國內品牌目前占領絕對市場,傳化集團有限公司就是市場上的典型代表,化纖廠自配趨勢明顯。化纖油劑行業現狀指出,在前紡油劑方面,還是國外品牌占據主導地位,其中,約80%的市場仍掌控在日本和德國企業手中。
在DTY油劑企業方面,國內企業經過近10年的研發,仍處於起步、發展階段。在其他化纖油劑方面,我國目前仍以從國外進口為主,國內油劑助劑企業技術仍不成熟,需要進一步突破。
年銷售額超過10億元的油劑企業只有1家,而幾家化纖龍頭企業的年銷售額已經超過1000億元。生產企業每年的研發投入不超過產值的2%。此外,行業仍待規範,且存在產品的行業標準缺失、配套單體技術有待提高、行業技術交流較少等問題。
(包括在國內生產的外資企業)的最大年產量20餘萬噸,有40%左右的化纖油劑依賴進口。且在質量、技術、品種等方面與世界先進國家存在較大差距,尤其是紡絲牽伸後加工油劑,油膜性能差,質量波動大,對纖維染色性能有較大影響。
目前,我國化纖油劑行業仍存在一些問題。除以下所說問題,還有行業的規範仍有待提高,產品的行業標準缺失和配套單體技術也有待提升、行業技術交流較少等問題。
1、國際原油價格的持續上漲,以及全球經濟的復甦,加上廠家對原料都是十分緊缺,化纖切片的價格上漲,致使紡織化纖油劑行業利潤逐漸縮小。
2、化纖油劑行業現狀指出,行業內產品同質化程度高,產品結構不是很合理,多數企業在中低端市場競爭,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行業的發展進程。
3、國內紡織化纖油劑產品的技術主要來源於是,借鑑國外同類產品的先進技術,並結合我國國情自行開發的產品。國內紡織化纖油劑生產企業研發資金投入,只有少數企業有專門的研發中心,使得產品在整體技術水平相對不高。
為此,建議整個化纖油劑行業應滿足化纖生產和加工技術進步的要求。未來10年,行業將更加依靠科技進步來完成產業的升級,在確保常規化纖發展的基礎上更加注重高性能、差別化、功能性纖維的研發與生產,以上便是化纖油劑行業現狀分析所有內容了。
更多化纖油劑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化纖油劑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