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紅外探測技術的飛速發展,紅外探測器在軍事、民用等諸多領域都有著日益廣泛的應用。作為高新技術的紅外探測技術在未來的應用將更加廣泛,地位更加重要。我國紅外探測器行業發展趨勢如何?
在2000年底,通過引進陣列探測器,紅外探測器的多樣化應用在高端市場有了進一步發展。由HeimannSensors為首的多家廠商採取了「技術推動」的策略開發出基於熱電技術和熱電偶技術的紅外探測器。一些MEMS廠商如歐姆龍和松下,將其專業技術運用到複雜的MEMS結構製造中,確保了熱電偶技術在陣列傳感器市場的統治地位。
儘管如此,熱電偶技術的統治地位在2013年受到了一款新產品的挑戰,該產品是基於紅外成像廠商ULIS的一項技術。這款大型紅外探測器是第一款具有100x100像素以下的實際解析度(不帶窗口)的微測輻射熱計,旨在占取快速發展的紅外探測器市場的份額。2014年,非致冷紅外成像市場的領導者FLIR有可能加入小型微測輻射熱計陣列領域的競爭。在未來,紅外探測器的下一個技術進步是封裝級別向真空封裝或晶圓級封裝發展,同時利用製造工藝優化以縮小像素間距。
由於競爭廠商的多樣性,紅外探測器市場的競爭格局非常複雜。要對各個競爭對手的技術背景和定位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並弄清楚什麼是總體有效市場以及需要面對哪些挑戰。
據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6-2021年中國紅外探測器產業市場運行暨產業發展趨勢研究報告》顯示,小型紅外探測器是受價格驅動的商品市場,而中型和大型陣列探測器則是受成本和性能驅動的市場,並且為新產品提供了差異化的空間。但是在每種紅外探測器技術(如熱電/熱電偶/微測輻射熱計)之間存在著巨大的障礙。由於這些技術都是基於不同的製造工藝,如果沒有企業合併或收購,很難從一種技術轉換到另外一種技術。同樣從產品角度來看,由於依賴強大的智慧財產權或者MEMS製造能力,要從小型探測器切換到陣列探測器也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在這種背景下,許多廠商沒有直接參與競爭,但仍有機會在具有巨大潛力的大型探測器市場占有一席之地。
更多紅外探測器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紅外探測器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