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飾品行業的發展備受矚目。於消費者來說,豐富多樣的家居飾品成為提升生活質量的必要構件。於商家來說,逐漸顯現出潛力巨大的消費需求,正是市場商機之所在。
zara、H&M、愛馬仕、連卡佛等服裝品牌也在跨界做家品,近幾年陸續在中國的各大城市力推家居用品店。廣州本土也有不乏家品賣場,如HI百貨、生活經艷、旋木家居等。還有如優集品網、麗芙家居等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的家居飾品用品電商平台。
表面一片昇平朝陽之勢,業內卻有不少品牌黯然關店、重新調整定位,市場穩定而實力強健的品牌仍未出現。飾品行業這塊香餑餑,吃起來似乎沒有看起來那麼香。
網購渠道的衝擊,對家品行業形成挑戰
作為一名廣州的消費者,這幾年可以明顯感覺到家品店在陸續增多。不僅各大家居賣場都在增加家品的類別,百貨商店內也陸續湧現了許多家品店。然而,在不斷有新品牌進入市場的同時,一些家品店在維持兩三年後卻悄然關門,不得不讓人質疑:中國消費者消費家品的時代,真的已經到來了嗎?
旋木家居總經理倪娜在接受新快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做一個飾品品牌,定位很關鍵。從廣州市場上一些已經關門的例子看到,市場定位的不清晰是一大原因。 以某個已經關店的品牌為例,該品牌以時尚、創意的進口產品為主,卻夾雜著質量相對一般、價格更低廉的、設計不突出的國產產品,使得整個品牌的定位不清晰。 加上產品的陳列、店面的選址也沒有很好契合目標人群,銷售自然難以為繼。
同時,她也表示,電商渠道對飾品行業的衝擊也不小。市面上很多進口家品並非獨家代理,對渠道也沒有嚴格的管控。在一些電商平台上,經常可以找到與線下的同類型產品,並具有較強的價格優勢。無法形成品牌的差異化、性價比不高,也是造成線上家品銷售難的一個原因。「飾品企業要發展,一定要電商渠道有足夠的把控,避免同類型競爭。」
定位高端消費人群,做文化交流平台
「我認為中國消費者家品消費的時代已經到來。」倪娜表示,中國大城市的消費者早已到了社交需求、尊重需求的層次,出現了一部分人對生活品質有較高要求,有不少高端消費群體會去國外、香港「搬」一套家品回家。
「北京、上海已經開了一些高端家品品牌,市場的消費力也並不弱。」倪娜說,廣州並非沒有高端需求。「我們做過數據調查,單珠江新城東區的住戶,就超過一萬戶。而且樓盤均價高,對家品消費有足夠的購買力。」她表示,旋木家居之所以選址在廣粵天地,也是基於這樣的市場背景。
其實廣州一直有高端家品,例如友誼商店(資料、團購、論壇) 會有一些玻璃、琉璃擺設、高端餐具等,愛馬仕家居也在太古匯開店。「但整體來說,市場仍以時尚、創意的家品居多,而定位經典、崇尚文化歷史傳承的比較少。」倪娜說,旋木家居定位高端消費人群,不但要提供高品質的家品,更想要提供一種文化體驗。與百貨商店不同,倪娜希望消費者在購買家品過程中,有更多的文化體驗。因此,旋木家居在銷售產品時,更傾向於跟消費者分享品牌故事、分享品牌底蘊。「未來希望像方所一樣,不僅僅賣產品,更多提供一個文化交流的平台,讓更多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歐美百貨商店都有家品部,飾品設計成潮流
之所以會選擇走上飾品行業的道路,與倪娜的個人經驗有關。她表示,母親就很喜歡收藏各種瓷器餐具,從小耳濡目染,很喜歡擺弄各種家居飾品。長大後去英國讀書,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去逛各大百貨的家品部。
「歐美朋友的家裡幾乎都堆滿了各種家品。」倪娜表示,我們平常家中都會備有一次性杯,而國外的家庭很少見到一次性餐具,一般家庭都會準備好幾套瓷器招待客人,甚至有些瓷器是可以傳世的。他們認為這是一種基本禮儀,也是一種生活方式。
我國家品行業的產值已經達到2000億,但國內的消費還不到200億元,大部分家品用於出口的,還沒有形成家品消費的趨勢。相比之下,在國外,購買家品已經成為一種消費習慣。歐美的百貨商店幾乎都有家品部,街邊也有很多家品小店,市場消費十分穩定。另外,國外的飾品行業也在逐漸形成設計潮流,時裝行業每年有春秋時裝季,飾品行業也會跟隨時尚腳步,例如今年流行的金屬色、黃銅、原木等元素,都與時尚潮流息息相關。
更多家居飾品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家居飾品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