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當前健康意識不斷提升的背景下,減肥茶行業技術持續發展,各類具有特定功效的減肥茶產品逐漸受到關注,尤其在輔助改善代謝相關疾病方面展現出潛力。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作為消化內科常見疾病,已成為全球重要的公共健康問題之一,目前全球約有 30% 的人群受到該疾病影響,且其發病率仍在逐年增長,而現階段尚無專門用於治療該疾病的特效藥物。在此背景下,探索基於藥食同源理念研發的減肥茶在該疾病治療中的應用,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以下是2025年減肥茶行業技術分析。
研究收集的患者資料均為 2022 年 10 月~2023 年 9 月間就診於某醫院消化科門診的患者。本研究共納入患者 110 例,均自願入組,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兩組。其中一組(觀察組)有 1 例患者於治療過程中服用他藥,予以剔除;另一組(對照組)有 3 例患者因個人原因無法繼續治療,最終觀察組和對照組實際完成病例數共 106 例。觀察組 54 例,男性 28 例,女性 26 例;年齡 34~59 歲,平均年齡(44.74±8.72)歲;病程 0.5~12 年,平均病程為(5.23±2.31)年。對照組 52 例,男性 28 例,女性 24 例;年齡 31~60 歲,平均年齡(45.72±9.51)歲;病程 0.5~10 年,平均病程(5.85±2.93)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具有可比性(P>0.05)。
《2025-2030年中國減肥茶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參照相關學會制定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2018 年更新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診斷需符合以下 3 點:喝酒量折合成乙醇量男性每日 < 30g、女性每日 < 20g 或無喝酒史,明確無藥物性肝病、病毒性肝炎、肝豆狀核變性、自身免疫性肝病、全胃腸外營養等特定疾病所致的脂肪肝情況;肝臟影像學顯示為瀰漫性脂肪肝;肝組織學活檢符合脂肪性肝病病理學診斷。
根據《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醫診療專家共識意見(2017)》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西醫結合診療共識意見(2017 年)》制定,辨為濕熱蘊結型需具備主症 2 項和次症 1 或 2 項,參考舌脈象:主症有右脅肋部脹滿疼痛、全身困重、脘腹疼痛或脹滿、排便不爽黏滯,次症有身黃目黃、尿黃、口乾口苦、口黏。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或濡數。
年齡 18~65 歲;已完成知情同意書籤署;符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西醫診斷標準及中醫分型標準;干預過程中未採用其他藥物和其他治療手段。
由酒精、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肝病以及藥物等其他因素引發的脂肪性肝病;近期進行相關西醫治療的患者;患有嚴重心、肝、腎、肺等臟器疾病以及嚴重合併症、併發症的患者;妊娠、準備妊娠或哺乳期的女性;最近參與過其他臨床試驗的患者。
對照組採用膳食、運動及起居干預,具體為量化的膳食、運動調理及適宜的起居調理,同時要求每周 3 次進行半小時的中等量有氧運動。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方案基礎上,加用降脂減肥茶調養干預,該減肥茶藥用組成:荷葉 2g,生山楂 5g,炒決明子 5g。沸水泡服,每日 2 次,1 次 1 包。兩組治療周期均為 3 個月。
右脅肋部脹痛、周身困重、脘腹脹痛、大便黏膩 4 個主要症狀依照無、輕、中、重分別計 0、2、4、6 分;身黃目黃、尿黃、口乾口苦、口黏等次要症狀依照無、輕、中、重分別計 0、1、2、3 分。
比較治療前後肝 / 脾 CT 值比值評估肝內脂肪浸潤程度,按數值的正常、輕、中、重計 0、2、4、6 分。
臨床治癒:症狀基本消失,證候積分減少≥95%;顯效:證候積分減少 75%;有效:證候積分減少≥30%;無效:證候積分減少 < 30%。
所有統計數據均使用特定統計軟體進行處理。使用 t 檢驗、配對 t 檢驗、秩和檢驗、配對秩和檢驗等方法來分析計量資料;使用 x² 檢驗來分析計數資料;使用 Wilcoxon 秩和檢驗分析來分析等級資料。以 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 54 例患者中,臨床治癒 5 例,顯效 19 例,有效 25 例,無效 5 例,總有效率 90.74%;對照組 52 例患者中,臨床治癒 1 例,顯效 9 例,有效 27 例,無效 15 例,總有效率 71.15%。兩組中醫臨床療效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治療前中醫證候積分為(22.01±2.40)分,治療後為(6.56±4.12)分;治療前肝 / 脾 CT 值比值評分為(4.78±1.37)分,治療後為(2.70±1.65)分。對照組治療前中醫證候積分為(21.21±3.24)分,治療後為(10.85±3.54)分;治療前肝 / 脾 CT 值比值評分為(4.81±1.33)分,治療後為(3.70±1.40)分。兩組治療前後自身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後比較,差異也有統計學意義(#P<0.05)。
依據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臨床表現特徵,可將其歸屬於中醫學 「肝癖」「脅痛」「積聚」 等範疇。中醫學理論認為,該疾病的基本發病機制在於過度食用肥甘厚味之品,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從而產生濕邪並化熱。相關古籍曾提出 「凡人嗜食肥甘,或醇酒乳酪,則濕從內受…… 濕生痰,痰生熱」,強調控制飲食的重要性,如果忽視這一原則,人體的分清泌濁功能就會出現障礙,導致濕熱壅滯。傳統的中醫療法如食療對於防範、治療慢性疾病具有獨特的優勢,相關理念提出 「夫為醫者,當須先洞曉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療不愈,然後命藥」。此外,我國古代有利用藥食同源類草藥代替茶葉飲用的方式來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這種方式不僅保證了藥品的安全性和可接受度,而且也符合人們的需求。本研究結合臨床用藥經驗,擬定荷葉、生山楂、炒決明子組成藥茶(即本次研究的減肥茶)進行食療。對於濕熱蘊結型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而言,他們通常存在著氣機的壅滯和津液的不暢,導致了水液的積聚並產生了濕邪與痰濁,進而轉化為熱毒血瘀。這種情況下,痰、濕、瘀、熱的相互結合會影響到肝臟經絡的健康。荷葉具有清熱祛濕的作用,同時也能提昇陽氣;決明子能消除肝經熱邪,並協助發揮其清熱祛濕的功效;山楂能夠促進血液循環並且化濁祛瘀,有助於推動津液的流動,同時也能消除肝絡瘀滯。諸藥合用製成的減肥茶,功效清利濕熱,並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疏通氣血的功能。在現代藥理學方面,多項研究表明荷葉、生山楂、炒決明子 3 種藥物均具有良好的降脂減肥活性。
在本項研究中,使用了中醫證候積分及肝 / 脾 CT 值比值評分作為評估減肥茶效果的手段。觀察結果顯示,飲用該降脂減肥茶可以有效地緩解濕熱蘊結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臨床症狀,並能改善肝 / 脾 CT 值比值,這比單純的膳食、運動及起居干預更具優勢。
本研究在2025年減肥茶行業技術發展的大背景下,針對濕熱蘊結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展開臨床研究,通過對比觀察組(採用膳食、運動、起居干預加降脂減肥茶)與對照組(僅採用膳食、運動、起居干預)的 106 例患者數據發現,觀察組總有效率 90.74%,顯著高於對照組的 71.15%,且觀察組治療後中醫證候積分和肝 / 脾 CT 值比值評分改善程度均優於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從中醫理論和現代藥理學角度分析,該減肥茶的成分搭配合理,具備清利濕熱、疏通氣血及降脂減肥的功效。綜上,這款降脂減肥茶在治療濕熱蘊結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方面臨床效果突出,為該疾病的治療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徑,值得在臨床中進一步推廣應用,也為未來減肥茶在疾病輔助治療領域的發展提供了實踐依據。
更多減肥茶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減肥茶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