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監控設備行業分析報告 >> 監控設備市場發展趨勢

監控設備市場發展趨勢

2018-12-28 14:07:19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2014-2016 年期間,視頻監控在安防產品應用中的比例分別為47.06%、48.33%和50.63%。2010-2017 年期間,我國視頻監控市場規模從242 億元增長到1124 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達24.53%。那麼監控設備市場發展趨勢會是怎麼樣的呢?

  通過對監控設備市場分析得知隨著我國網際網路產業的不斷發展,二三線城市逐漸的進入到快速的發展期,建設的需求加快,公共安全防護的技術和設備運用與居民的生活越來越密切。在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安防市場都在發展商用的攝像機,因為商用市場上的剛需明顯。隨著安防需求不斷增長,視頻監控設備市場處在上升周期。2010-2016年期間,我國視頻監控市場規模從242億元增長到962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達25.86%。預計2018年全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192億元,同比增長達12%。

  1.市場規模過千億

  通過對監控設備發展趨勢分析得知作為安防產品的重要組成部分,視頻監控產品占其比例在50%左右,2014-2016 年期間,視頻監控在安防產品應用中的比例分別為47.06%、48.33%和50.63%。2010-2017 年期間,我國視頻監控市場規模從242 億元增長到1124 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達24.53%。

  2.千人配備數量不及英美

  通過對監控設備發展趨勢分析得知與此同時,我國攝像頭覆蓋密度相對於美國和英國等已開發國家仍然較低,美國平均每千人配備約96 台監控攝像頭,英國平均每千人配備約75 台監控攝像頭,而我國攝像頭密度較高的城市,每千人配備的攝像頭數量不到40 台。因此,視頻監控未來在我國仍然存在較大的發展空間。

  3.高速公路領域需求市場廣大

  通過對監控設備發展趨勢分析得知高速公路距離長且高速公路上的車流量大,因此,需要依靠高速公路視頻監控系統來對高速公路的運行狀況有一個具體的、宏觀的把控,從而實現對於高速公路通行車輛的調度與疏導,確保高速公路的順暢通行。高速公路視頻監控系統一方面可以為交通管理部門提供實時、準確、可靠的交通信息;另一方面可有效地提高對高速公路交通事件的監控效率和效果,從而快速發現交通事件,有利於及時實施救援、實時進行交通疏導和避免二次事故發生,提高高速公路通行的安全性,最大限度地發揮高速公路的運營效率。

  高速公路視頻監控在高速公路的應用範圍和應用場景很廣泛,主要包括路面監控、隧道內監控、隧道口及橋樑監控、收費車道和收費亭監控、收費廣場及服務區監控等具體的應用場景。近年來,我國高速公路建設發展迅速,截至2016年底,全國高速公路里程突破13 萬公里。

  根據對中國公路網、交通運輸部及中國知網等公開數據的整理,到 2020 年底,全國將開通高速公路16.95 萬公里,較2015 年增長37%以上,仍將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另外,除了增量的高速公路路段需要新增視頻監控設備以外,隨著技術進步,存量的高速公路視頻監控系統也存在著更新換代的需求。我國高速公路視頻監控系統的發展,經過了從最早期的模擬視頻光端機的傳輸和應用,到模擬和數字混合情境下的光平台綜合傳輸階段,最終演化至今採用網絡攝像機與乙太網交換形式形成的全數位化監控系統,經歷了三代高速公路視頻監控系統傳輸方式的變革。

  通過對電子設備發展趨勢分析得知隨著我國道路交通基礎設施的興建,以及「平安城市」的建設加速,「十三五」期間仍將是我國視頻監控行業發展的重要時期,視頻監控也將延伸至基層和欠發達地區,如城鄉結合部、城中村、小城鎮、行政村、自然村等。預計「十三五」期間我國視頻監控市場年增長率將達到10%左右的水平,即到2020 年我國視頻監控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558 億元,2023年有望突破1900億元。以上便是筆者對通過對電子設備發展趨勢的簡單解析了。


更多監控設備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監控設備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