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傳統基建相比,新型基礎設施建新基建優勢設內涵更加豐富,涵蓋範圍更廣,更能體現數字經濟特徵,能夠更好推動中國經濟轉型升級。下面進行新基建行業規模分析。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和工業網際網路。本質上是信息數位化的基礎設施。
新基建行業分析表示,與傳統基礎設施建設相比,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更加側重於突出產業轉型升級的新方向,無論是人工智慧還是物聯網,都體現出加快推進產業高端化發展的大趨勢。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服務機器人在醫療、配送、巡檢等方面大顯身手,兒童陪伴機器人、掃地機器人、拖地機器人等家用服務機器人亦加速落地。隨著包括5G網絡、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在內的「新基建」按下快進鍵,雙重因素疊加,服務機器人市場正迎來新的發展新機遇。
2019年底,全國共40座城市開通城軌線路,累計通車裡程達到6,730.27公里。在當前中國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城軌基建投資作為穩經濟的利器之一,有望持續加碼。
地方政府專項債和PPP項目提供增量資金來源,促使城軌基建投資進一步提升,貢獻通車裡程持續增加。據財政部數據,2019年國家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2.15萬億元,並提前發放2020年部分額度,我們預計2020年全年發行額有望超過3萬億元,呈現發行規模加大、發行節奏提速的趨勢。
當前我國傳統基建存在重複建設、結構失衡、產能過剩、結構錯配、區域分布不均等問題,嚴重製約著經濟活動的開展。新基建的發展將會對傳統基建形成補充,有著較大向上發展的動 能。
以 5G 為核心的高技術的發展引發的變革,支撐著中國數字經濟的全新發展方向,推動我 國從工業大國向工業強國轉變。智能化、網際網路 +的全新業態,對生產供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新型基建連接著供需的兩端,發展新基建能夠補短板,調結構,向前向後發揮聯動作用,通過產業鏈條有效提高上下游企業的生產效率以及集約化、科技化水平,最終實現新基建與傳統基 建的融合。以上便是新基建行業規模分析的所有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