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道路修建、地鐵修建、動車站修改都屬於基建的一部分。我國是基建大國,每年在這個領域上花費的金額是巨大的。以下是基建行業分析。
全球經濟貿摩擦加劇,疊加海外疫情導致各國經濟存在不確定性的影響下,外需不足,內需承壓,經濟發展動力需要尋求新的出口。投資作為與出口和消費並駕齊驅的三駕馬車,將成為經濟發展重要支撐,以政府為主導的新基建,將成為「穩投資」戰略的重中之重。基建行業分析指出,消費和出口來對沖經濟下行壓力的效果短時間內難以顯現,投資能夠有效提振市場預期,刺激經濟增長。
2021年,我國在工業網際網路、大數據中心、5G、人工智慧等新基建重點領域投資規模約達1萬億元,其中大數據中心、5G基礎設施、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投資規模分別約為52%、27%、11%、10%。
我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從信息基礎設施看,取得跨越式發展和進步,高速光纖已覆蓋全國所有城市、鄉鎮以及99%以上的行政村,4G網絡用戶超過12億。
河北、山東、廣東的新型基礎設施數量占比較高,分別達到了43.5%、35.0%及34.1%。2021年中國各省市頒布了基礎設施建設目標原則和重點任務,積極推動新基建建設。
水力、核力、風力、太陽能發電各項投資總和占整體基建投資比重僅6%,即便新能源投資明顯抬升,由於其占比較小,對整體基建的拉升作用也不大。
2022年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將進一步就快。目前,除天津外,全國已有30個省(區、市)相繼召開地方兩會,都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了新基建「施工圖」,有的地方提出「適度超前布局」,有的則明確「加快」。其中,13個省份提出2022年5G基站建設計劃,建設數量合計達42.5萬個。
專家表示,基建投資提速正在成為各地穩增長的重要抓手,加快新基建建設有助於推進經濟轉型升級。預計「十四五」時期,新基建投資規模將超過15萬億元。
以5G為核心的高技術的發展引發的變革,支撐著中國數字經濟的全新發展方向,推動我國從工業大國向工業強國轉變。智能化、網際網路+的全新業態,對生產供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新型基建連接著供需的兩端,發展新基建能夠補短板,調結構,向前向後發揮聯動作用,通過產業鏈條有效提高上下游企業的生產效率以及集約化、科技化水平,最終實現新基建與傳統基建的融合。
以上就是基建行業分析的大致介紹了,如需進一步了解更多相關行業資訊可點擊中國報告大廳進行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