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功能的環境電器正成為家電年貨採購的熱門產品,尤其是淨水設備早已成為家電市場的寵兒,2016年我國淨水設備行業現狀分析詳情如下。
2000年後,由於人民健康意識的提高,淨水器得到了消費者的青睞,淨水行業的異軍突起,僅在2016年前10個月,全國淨水設備累計銷售231億元,同比增長20%,預計2016年全年市場規模將達到285元,同比增長24%。業界普遍預測,截至2020年,中國淨水器市場在城鎮家庭中可達35%的滲透率,對應9379萬台的保有量,未來5年CAGR有望達到11%。
用最簡單、保守的方法,可以粗算出全國淨水器市場的潛在規模大小:全國13億多的人口,4億多的家庭,按一戶一台的最低配置,產品五年的更換周期,就是一年8千萬台,均值一台2000元,就是1600億元,如果加上商用市場,潛在市場規模將超過2000億元。
淨水設備行業可觀的市場前景和增長速度,吸引了數以千計的企業湧入。據公開資料,我國生產淨水器的企業約有3000多家,每年新增企業約40%。不過,雖然前景廣闊,但和歐美等已開發國家高達80%的淨水器普及率相比,我國目前的淨水器普及率只在5%-8%之間,家庭淨水器的使用率則不足2%。「這麼多企業參與競爭,一方面,是因為相較於歐美、日韓淨水器市場60%—90%的滲透率,我國整體普及率還不到5%;另一方面,是因為淨水器利潤空間遠高於傳統家電產品。」在廣東淨水設備協會會長沈均在看來。
相關媒體走訪羊城家電市場發現,家電大連鎖里銷售的淨水器品牌多達幾十個,包括美的、立升、沁園、安吉爾、怡口等中外品牌,售價從3000—20000元不等,平均售價在4000元左右。有業內人士透露,與傳統大家電平均百分之十幾的利潤相比,淨水產品利潤率至少在50%以上,甚至更高。
差距之所以如此之大,和淨水行業的消費者認可度偏低密切相關。由於沒有統一的行業標準以及價格規範,造成了淨水器質量參差不齊、價格懸殊。由於行業利潤高達40%至50%,導致不斷有分食者入局。據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6-2021年中國淨水設備行業市場供需前景預測深度研究報告不完全統計,我國的淨水器品牌已達到5600個。
由於國家尚無統一的行業標準,消費者對淨水器的認知度也不高,使得淨水器行業魚龍混雜,消費者對使用成本的投訴也較普遍。
售後服務滯後亦是我國淨水器市場發展的主要瓶頸之一,部分企業只顧賣產品不管售後服務,無法保障消費者飲水安全,導致了淨水行業的公信力受損,這也成為消費者選購淨水器時的最大顧慮。
在眾多業內人士看來,中國淨水設備行業已經到了告別蒙眼狂奔的時代,即將進入洗牌期。同時,通過對淨水設備行業現狀分析獲悉,隨著淨水設備市場規模逐年擴增,增速放緩,部分企業實際規模和增速未達到預期目標,利潤收入受到上下游產業鏈企業的分攤,行業火熱之下存在利潤危機。
更多淨水設備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淨水設備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