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生服是一種新型的救生用具,是一種能減少落水人員體熱損失的保護服。救生服也被稱為武裝服、作業服、野戰服、工作服等。以下是救生服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救生服由於具有保溫作用,亦稱「保溫救生服」,保溫救生服(insulated immersion suit)是指能減小穿著者在水中體熱損失的保護物。在國外,一般稱之為抗浸服或抗暴露服。
保溫救生服具有良好的保溫性能.可以使穿著者在低溫水中較長時間等待救援,增加了獲救機會,所以已於1986年7月1日生效的《1974年海上人命安全公約83修正案》將強制推行這種新型保溫用具。按其規定:1986年7月1日以後建造的船舶應按83修正案配備保溫救生服:1986年7月1日以前建造的船舶應不遲於1991年7月1日配備保溫救生服與保溫用具。每艘開敞式救生艇至少需要配備三件保溫救生服。
救生服行業發展趨勢
消費趨於理性化,產品只要『夠專業』
現在消費者對自身的需求越來越明確了,購買產品也更理性,因而對品牌的要求就越高,對商品和品牌塑造的期待值也更高。在這種情況下,以往那些內功不強、投入大量廣告宣傳、性價比不高的企業就會被淘汰。對於消費者來說,低價並不能完全吸引他們,只要能滿足他們的需求,讓他們覺得你的產品做的夠好、夠專業,那麼消費者肯定願意去購買。因此,對企業來講,怎樣去強化自身的定位,把商品質量做到最好、做到極致是最重要的。
救生服使用方法
我國生產的保溫救生服一般分為大、小兩種規格(以身高1.75m為界)。使用者應根據自己的身高選擇合適的救生服。同時,必須認真檢查救生服是否完好,拉鏈是否損壞,符合要求的才能使用。
(1)穿著前先打開水密拉鏈,鬆開腰帶,放鬆腿部限流拉鏈。
(2)先穿入兩腳,再穿雙手,然後戴上帽子,使面部密封圈與臉部接觸完整,再縛緊腰帶,拉上水密拉鏈。
(3)收緊腿部限流拉鏈,拉緊袖口鬆緊帶,再拉上擋浪片,最後抽緊腦後的帶子,使面部密封圈繃緊。脫險後,可以按上述相反的順序卸裝。
救生服的維護與保養
(1)避免接觸酸鹼或其它有害物質。
(2)拉鏈部位用蠟或無酸鹼性油脂塗抹,保持拉鏈拉舌移動時輕便靈活。
(3)穿著使用後用淡水沖洗乾淨,掛於陰涼、乾燥地方,避免高溫或紫外線輻射。干後應疊好放回原處。
(4)如織物表面破損,應取來備用布,用聚氨脂膠液粘上。
綜上所述,保溫救生服所採用的發泡膠布的厚度一般為5mm。穿著者在水溫為0~2℃的平靜水流中,歷時6h,其體溫下降不超過2℃,也希望我國救生服行業發展的越來越好。以上是救生服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更多救生服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救生服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