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製造業在國家行業中處於基礎性地位,它同時也是一個國家的支柱型行業,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國民經濟的發展。下面進行機械製造行業概況及現狀分析。
機械製造行業分析表示,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我國的機械製造行業發展很快,製造水平有了明顯提升,並且也由最初的單純關注產品質量轉變為在重視質量的基礎上關注產品技術創新。
儘管我國機械製造行業取得了顯著成績,可是擁有智慧財產權的自主品牌卻十分有限。通過深入分析我國機械行業發展現狀發現,我國的機械製造行業整體水平仍然落後於西方已開發國家。
近年來,作為中國裝備製造產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中國工程機械行業正快速成長。裝備製造業,尤其是工程機械產業,是中國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是國家著力打造的戰略性產業之一,也是各行業產業升級、技術進步的重要保障,更是國家綜合實力和技術水平的集中體現。
中國機械製造業發展很快,在生產、技術、管理、對外貿易等各方面取得顯著成就。但總體上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仍很大,而且差距縮小速度緩慢。只有深入到機械製造業中去分析,才能清晰地看到癥結所在,從而找到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現代製造業之路。
國機械行業存在一個巨大的技術「黑洞」,最突出的表現是對外技術依存度高。近幾年來,中國每年用於固定資產的上萬億元設備投資中,60%以上是引進的。作為窗口的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也有57%的技術源自國外。
在冶金機械中,最近幾年我國板、帶材生產線上了三、四十條,型材線就更多了,總投入大得驚人,但是這些設備和系統幾乎全部來自德國、日本及義大利。例如河北一家大型鋼鐵廠,冷軋設備來自德國,鍍鋅設備來自義大利。
目前,有些機械產品銷路不暢,庫存積壓,但這並不是機械產品沒有市場,而是產品水平低,缺乏競爭力。從工具機市場看,國內工具機的銷售市場是很大的,但由於國產工具機質量差,水平低,在國家對外放開國內工具機市場後,國產工具機在國內市場的占有率大幅度下降,而同期國外工具機的進口額卻有了很大的增長。
從世界各國工業化歷程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300~1000美元左右的發展段是一國經濟發展起飛的時期。中國目前以至未來相當一段時期就將處於這一重要的發展階段。充分利用這一有利的發展機遇,大力發展機械製造業,提高中國機械製造業的總體水平,對迅速完成中國工業化任務,並進一步實現中國國民經濟的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以上便是機械製造行業概況及現狀分析的所有內容了。
更多機械製造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機械製造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