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聚氯乙烯行業分析報告 >> 聚氯乙烯行業概述

聚氯乙烯行業概述

2000-01-01 00:00:00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第一節 聚氯乙烯生產情況

  一、 中國聚氯乙烯產能及產量概況

  進「十一五」期間,中國聚氯乙烯工業保持了相當快的發展速度,其中2005年中國聚氯乙烯產能增長率高達46.4%,這很大程度上是受2004年聚氯乙烯行業的高額利潤吸引。2007年之後,尤其是2008年的全球經濟危機爆發後,國內聚氯乙烯行業的擴能步伐明顯放緩,而且隨著中國聚氯乙烯產能的擴大,行業盈利能力也出現明顯下降。最近幾年,中國聚氯乙烯生產能力不斷提高,其產量已經完全可以滿足自身需求,改變了以往需要大量依賴進口的局面。但需要業內注意的是,由於中國聚氯乙烯產能的過快擴張、加上投資者對能源、資源性物資的占有程度的差別較大,國內聚氯乙烯行業正經歷和未來必然要經歷著產業結構調整和生產布局的改變,中國聚氯乙烯行業則由高速發展向平穩整合過渡。

  2005年中國聚氯乙烯消費量增長到****萬t,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聚氯乙烯消費市場。這一快速增長使中國聚氯乙烯的產量在2010年達到****萬噸。中國旺盛的建築行業對聚氯乙烯的需求量占聚氯乙烯擠壓成型產品的70%。隨著中國要求建築節能和降低生產與維修成本,聚氯乙烯管材和門窗的推廣使用將繼續支撐這一市場。

  圖表 1:2007-2011年10月我國聚氯乙烯行業產能產量情況 單位:萬噸

2007-2011年10月我國聚氯乙烯行業產能產量情況

  數據來源:中安顧問

  二、 中國聚氯乙烯產能分布情況

  伴隨著中國聚氯乙烯產業結構調整的進程,2010年國內聚氯乙烯的產能分布也出現了較為明顯的變化,尤其是快速發展的內蒙古地區,近年來產能增長迅速。

  圖表 2:2010年我國聚氯乙烯產能分布及排名情況 單位:萬噸/年

排名

省份

電石法

乙烯法

合計

1

山東




2

內蒙古




3

新疆




4

天津




5

河南




6

四川




7

陝西




8

浙江




9

江蘇




10

河北




11

陝西




12

寧夏




13

湖南




14

上海




15

廣西




16

雲南




17

湖北




18

甘肅




19

吉林




20

遼寧




21

貴州




22

廣東




23

安徽




24

青海




25

黑龍江




26

江西




27

福建





合計




  數據來源:中安顧問

  三、 國內主要的PVC生產企業

  從2010年國內在產的97家聚氯乙烯企業統計來看,單位產能規模達到40萬噸/年並且在以上者共17家,其平均規模為56萬噸/年,且多集中在西部地區。另外,單位產能規模在20-30萬噸之間的企業數量相比去年有所增加,同時在2008年經濟危機等多種市場因素作用下,單位產能規模在10萬噸/年以下的企業在近兩年淘汰出局的數量呈遞增態勢。

  圖表 3:2010年中國聚氯乙烯產能規模集中度列表

單位規模

企業規模(家)

產能總和(萬噸/年)

≥40萬噸



30萬噸≤規模<40萬噸



20萬噸≤規模<30萬噸



10萬噸≤規模<20萬噸



<10萬噸



合計



數據來源:中安顧問

  經過近幾年的產能擴張,新疆天業在今年最先成為年產過百萬噸的聚氯乙烯生產企業,而從排名的綜合情況觀察(表五),2010年底被列入前25位的聚氯乙烯生產企業的能力則最低為30萬噸。另外,近2年行業兼併重組的步伐加快,不少集團則以兼併、控股等多種形式增大了其在業內的影響。

  圖表 4:2010年中國聚氯乙烯生產企業產能前十排名

排名

企業名稱

產能(萬噸/年)

1

新疆天業


2

新疆中泰化學


3

天津大沽化學


4

山東齊魯石化氯鹼廠


5

山東信發化工


6

山西北元化工


7

宜賓天原


8

河南恆通集團


9

內蒙古億利化學


10

上海氯鹼化工


數據來源:中安顧問

  圖表 5:全國氯鹼行業擬建及在建項目總匯

單位名稱

產品名稱

產量(萬噸/年)

日本東曹公司(廣州)

聚氯乙烯


內蒙古宜化

聚氯乙烯


甘肅銀光化學工業集團

聚氯乙烯


中鹽吉蘭泰鹽化集團有限公司

聚氯乙烯


青海鹽湖海納化工有限公司

聚氯乙烯


廣西柳化氯鹼有限公司

聚氯乙烯


安徽華塑股份有限公司

聚氯乙烯


新沂嘉泰化工有限公司

特種PVC


陝西北元集團

聚氯乙烯


湖北宜化集團有限公司

聚氯乙烯


新疆中泰股份有限公司

聚氯乙烯


江蘇鹽業集團

聚氯乙烯


廣西柳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聚氯乙烯


寧夏英力特特種樹脂有限公司

糊樹脂


內蒙古中谷礦業有限公司

聚氯乙烯


中鹽青海氯鹼化工有限公司

聚氯乙烯


青海鹽湖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聚氯乙烯


牡丹江日達化工有限公司

聚氯乙烯


內蒙古君正科技集團

聚氯乙烯


烏海中聯化工有限公司

聚氯乙烯


黑龍江昊華化工有限公司

聚氯乙烯


山東德州實華化工有限公司

聚氯乙烯


安徽華塑股份有限公司

聚氯乙烯


山西金暉集團(新疆拜城)

聚氯乙烯


內蒙古伊東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聚氯乙烯


青海鹽湖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聚氯乙烯


山西北元化工(集團)有限公司

聚氯乙烯


冀中能源集團金牛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聚氯乙烯


重慶正陽新材料有限公司

聚氯乙烯


新疆天業(集團)有限公

聚氯乙烯


陝西西化熱電

聚氯乙烯


中鹽安徽紅四方股份有限公司

糊樹脂


東方希望集團

聚氯乙烯


合計



數據來源:中安顧問

 四、 2009年中國聚氯乙烯生產情況

  PVC是世界五大通用塑料之一,全球需求量在五大通用塑料中列於聚丙烯、聚乙烯之後居第3位;而在中國其消費量已經升至第一位。中國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城市化和房地產業的發展,使PVC建築材料在中國獲得極大的發展機遇,其需求量大幅度增長;另外,交通運輸、通訊等領域對聚氯乙烯樹脂的需求也呈高速增長態勢。中國PVC樹脂工業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2008年我國聚氯乙烯產能達到1581萬噸,產量達到882萬噸,穩居世界第一。

  我國PVC行業產能依然維持高速擴張態勢,年產能達1780萬噸,較2008年增長12.65%。產能過剩形勢愈發嚴峻。受供應過剩和進口產品不斷湧入的影響,國內PVC行業的產能利用率呈逐年下降態勢,2008年總體開工率不到60%,2009年則創出創歷史新低,僅為51.87%,這真實地反映出了當前我國PVC生產行業整體開工彈性大、產能閒置率偏高的現象。我國PVC產業鏈格局看,電石法PVC原料的生產主要集中在新疆、寧夏、內蒙古等煤炭資源較多的省份,下游加工企業多集中在天津、山東、河北、浙江、遼寧等省市。受下游加工市場分布的影響,PVC生產企業多集中在廣東、浙江、江蘇、山東等省,其他中部和沿海省市也有較多的生產企業,其中山東、天津、江蘇、河南、內蒙古、新疆及四川等地共有51家,產能累計1058萬噸/年,占2009年累計產能的59.42%。

  隨著國際原油價格的大幅回落,乙烯法PVC生產成本大大降低。由於國外廠商多採用乙烯法生產PVC,價格優勢逐步顯現,大量進口PVC湧入國內市場。同期,由於電石價格的下跌幅度遠遠小於原油和乙烯價格的下跌幅度,國內約75%以電石法製取PVC的生產廠商不得不採取削減開工率或完全停工的方式應對此次價格衝擊。對於原本產能過剩而低迷的國內市場來說,低價進口PVC的湧入無疑是「雪上加霜」。另一方面,歐美等國家對產品的環保、節能等品質要求更高,間接調高了我國產品進入國外市場的門檻。2009年9月,商務部宣布中國將繼續對PVC實行反傾銷政策,將2003年開始實施的反傾銷政策延期5年至2013年。與此同時,印度、土耳其等國家也針對中國出口的PVC實施反傾銷。

  在此背景下,國內PVC生產企業通過提高生產技術,優化產品結構,降低生產成本,進一步提升自身競爭力以提高市場占有率就顯得尤為重要。而且,隨著2009年出口退稅率的提升和國際原油價格的回升,國內電石法PVC的成本優勢逐步體現,PVC生產企業堅持走出口外銷的道路有效拓展企業的生存空間,以應對我國PVC市場現有背景下的供需矛盾。

  五、 2010年中國聚氯乙烯生產情況

  最近幾年,中國聚氯乙烯生產能力不斷提高,其產量已經完全可以滿足自身需求,改變了以往需要大量依賴進口的局面。但需要注意的是,由於中國聚氯乙烯產能的過快擴張、加上投資者對能源、資源性物資的占有程度的差別較大,國內聚氯乙烯行業正經歷和未來必然

  第二節 2009-2011年9月全國及主要省份聚氯乙烯樹脂產量分析

  一、 2009年全國及主要省份聚氯乙烯樹脂產量分析

  圖表 6:2009年全國及主要省份聚氯乙烯樹脂產量

地區

2009年1-12月聚氯乙烯樹脂產量合計(噸)

全國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蒙古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河南


湖北


湖南


廣東


廣西


海南


重慶


四川


貴州


雲南


西藏


陝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數據來源:中安顧問

  二、 2010年全國及主要省份聚氯乙烯樹脂產量分析

  圖表 7:2010年全國及主要省份聚氯乙烯樹脂產量分析

地區

企業數

(個)

聚氯乙烯樹脂(噸)

12月

1-12月累計



本月
去年同月 同比±% 本月累計 去年累計

同比±%

全 國








北 京








天 津








河 北








山 西








內蒙古








遼 寧








吉 林








黑龍江








上 海








江 蘇








浙 江








安 徽








福 建








江 西








山 東








河 南








湖 北








湖 南








廣 東








廣 西








海 南








重 慶








四 川








貴 州








雲 南








西 藏








陝 西








甘 肅








青 海








寧 夏








新 疆








數據來源:中安顧問

 三、 2011年1-9月全國及主要省份聚氯乙烯樹脂產量分析

  圖表 8:2011年1-9月全國及主要省份聚氯乙烯樹脂產量分析 單位:噸

省市

9月產量

1-9月產量累計

全國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內蒙古



遼寧省



吉林省



黑龍江



上海市



江蘇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山東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廣東省



廣西



四川省



貴州省



雲南省



陜西省



甘肅省



青海省



寧夏



新疆



  數據來源:中安顧問

  第三節 聚氯乙烯需求狀況

  一、 我國聚氯乙烯消費量變化情況

  隨著聚氯乙烯工業的發展,我國聚氯乙烯產能、產量增長速度明顯高於消費增長速度,近幾年淨進口量大幅減少,自給率大幅提高。考慮到進口產品的來料加工因素,目前我國聚氯乙烯產量已基本能滿足國內下游消費需求,具備自給能力。2010年我國聚氯乙烯消費量達到了****萬噸,較2009年有較大增長。

  圖表 9:2008-2011年10月我國聚氯乙烯市場表觀消費量變化情況 單位:萬噸

2008-2011年10月我國聚氯乙烯市場表觀消費量變化情況

數據來源:中安顧問

  二、 我國聚氯乙烯主要消費領域分析

  我國聚氯乙烯消費分為兩大部分:

  1、以電線電纜、各種用途的膜(根據厚度不同可分為壓延膜、防水卷材、可摺疊門等)、鋪地材料、織物塗層、人造革、各類軟管、手套、玩具、塑料鞋以及一些專用塗料和密封劑等產品為主的軟製品。

  2、以門窗、各種型材和管材、硬片、瓶等產品為代表的硬製品。

  近幾年,我國PVC消費構成變化較大,硬製品比例不斷提高,現在我國硬製品比例已近62%,這和全球PVC硬製品消費比例大致相當。

  圖表 10:2010年PVC產品消費比例

2010年PVC產品消費比例

數據來源:中安顧問

  近年來我國高度活躍的建築業大約能消耗國內PVC年產量的70%,而PVC管材、窗和門等硬型PVC材的用量持續提升,國內PVC的消費。

  圖表 11:2010年軟質PVC產品消費比例

2010年軟質PVC產品消費比例

數據來源:中安顧問

  圖表 12:2010年硬質PVC產品消費比例

2010年硬質PVC產品消費比例

數據來源:中安顧問

  三、 國內聚氯乙烯重點消費地區分析

  中國高度活躍的建築業大約能消耗國內PVC年產量的70%,而PVC管材、窗和門等異型材的用量將繼續提升國內PVC的消費。特別是在華南、華北和東北地區建築業的強勁增長,將成為拉動我國PVC消費需求的重要力量。

  目前我國PVC消費主要集中在華南和華東等東部地區,廣東、這將、福建、山東等省份的消費量較大,其中,廣東和福建省需求量最大,但產能不足;華東地區產能豐富,華北地區產銷基本平衡,隨著中西部地區開發力度的加強以及大規模基礎設施的興建,中西部地區PVC的消費量將會逐漸增長。

  圖表 13:2010年我國聚氯乙烯市場區域消費情況

2010年我國聚氯乙烯市場區域消費情況

數據來源:中安顧問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