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聚乳酸行業分析報告 >> 2014-2015年我國聚乳酸行業概況及現狀分析

2014-2015年我國聚乳酸行業概況及現狀分析

2015-08-14 19:10:00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據我國聚乳酸行業現狀調查顯示,聚乳酸作為一種新型材料,具有優良的物理性能、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生物降解性,因而被廣泛地應用於日用、醫用等領域。對聚乳酸的生產技術、應用進行了論述,對聚乳酸行業的發展現狀進行了詳細的描述;就目前而言,受原料及聚合技術的影響,聚乳酸真正替代石油基的塑料製品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現對2014-2015年我國聚乳酸行業概況及現狀分析

  早在20世紀30年代末,美國、日本的科學家就開始進行聚乳酸的合成研究,但由於原料成本高,一直未得到推廣應用。

  20世紀90年代以後,由於石油短缺和環保壓力,出現了生物環保材料開發熱,聚乳酸開始進入快速發展時期。美、日、歐等國在這方面投入大量資金,進行聚乳酸等生物降解塑料生產技術、加工技術和應用開發的研究。從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以後,有關聚乳酸合成、催化劑、應用開發的專利呈快速增長趨勢。

  20世紀 90年代後期,由於生物發酵技術的進步,降低了乳酸的生產成本,增加了聚乳酸商業化應用的潛力。21世紀初,世界第一套工業化聚乳酸裝置建成。2001年 Cargill Dow聚合物公司投產14萬噸/年生物法聚乳酸裝置,這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聚乳酸裝置。此外,德國Uhde Inventa-Fischer公司、日本三井化學公司、義大利Snamprogetti公司、荷蘭Hycail公司、德國巴斯夫公司等也開發了聚乳酸生產技術。

  2011-2016年中國聚乳酸纖維行業當前現狀及未來趨勢發展預測報告顯示,經過近十年的發展,聚乳酸產品的性能、價格已接近傳統合成樹脂。目前,聚乳酸已經在包裝、醫用和纖維等領域獲得成功應用。並且,隨著乳酸生物合成酶催化劑技術、以及工藝技術的不斷發展,特別是新的低成本適用酶催化劑的發現,聚乳酸生產成本比工業化初期降低了2/3以上。2005年聚乳酸的價格已可以與PET聚酯競爭,未來幾年將可與聚苯乙烯相競爭。此外,石油價格不斷上漲,導致石油基樹脂價格不斷提高,也使聚乳酸與傳統合成樹脂價差減小。

  隨著聚乳酸生產成本與石油基樹脂價格越來越接近,以及聚乳酸應用市場的不斷開拓,聚乳酸已開始進入產業化發展時期。未來幾年內,世界聚乳酸產能將有較大發展,一些國家正在計劃建設更多的聚乳酸裝置,我國在未來2-3年內也將有萬噸級以上裝置建成。 2 聚乳酸技術與市場現狀

  聚乳酸的生產過程如下:①先將富含澱粉的農作物轉化成葡萄糖溶液;②將葡萄糖溶液經過特殊的發酵過程(以生物酶為催化劑)轉化成乳酸;③經過提純和濃縮的乳酸採用直接聚合(一步法)或乳酸脫水環化製成環狀二乳酸(丙交酯),環狀二乳酸再開環聚合(二步法)的方法得到聚乳酸,見圖1(略)和圖2(略)。此外,丙交酯也可以和其他單體如乙交酯(GA)、乙酸內酯(E-CL)、乙二醇(EG)等共聚得到改性聚乳酸。

  在聚乳酸生產中,生物技術主要體現在乳酸單體生產上,而由乳酸單體生產乳酸聚合物是常規的聚合物合成技術。生物法由植物性原料生產乳酸的關鍵問題是開發高效、低成本酶催化劑。

  聚乳酸的合成主要有兩種方法:①乳酸直接縮聚法。在真空下乳酸脫水縮聚直接得到聚

  乳酸,該法簡單,但得到的聚合物分子量較小,一般小於5000。直接縮聚法的主要特點是合成的聚乳酸不含催化劑,但反應條件相對苛刻,近幾年來通過技術創新與改進,直接聚合法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目前在工業上還少有應用。②二步法,也叫非溶劑法或丙交酯開環聚合法。乳酸先脫水環化生成環狀二乳酸,再開環縮聚得到聚乳酸,該法可得到分子量較高的聚乳酸,是目前國內外應用較多的生產方法。二步法生產聚乳酸關鍵技術包括:催化劑和引發劑選擇、丙交酯提純等。

更多聚乳酸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聚乳酸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