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國機械傳動零部件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6,625億元,到2022年,中國機械傳動零部件行業市場規模預計將超過10,000億元。近幾年機械零部件的產能跟不上市場的發展,零件加工成為緊缺資源,目前的這個行業的市場前景非常的可觀。以下對機械零部件行業概況分析。
機械零部件行業概況分析,我國機械傳動零部件主要出口市場為美國、日本、德國、義大利、韓國等國家和地區,機械零部件行業分析指出,各出口市場的出口額占整體出口額的比重分別為 20.04%、13.02%、7.17%、6.25%和 4.54%,其他地區合計占 48.97%。
我國傳動件出口市場分布結構
受全球金融危機、市場需求不旺、貿易保護措施等綜合影響,機械零部件行行業一度出現明顯下滑,部分行業出現負增長,近幾年通過轉型升級和開拓新市場,進入新的增長時期,產業結構得到一定程度的優化。現從四大狀況來分析機械零部件行業概況。
首先,零部件生產企業組織結構鬆散,集中度較低,產品趨同化嚴重,主要表現在四多四少:人多、負債多、普通產品多、生產維持型企業多;銷售收入少、實現利潤少、特色產品少、產品開發型企業少。機械零部件行業概況分析,缺乏能夠支撐和帶動零部件行業發展和結構優化升級的大企業,特別是缺乏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的大企業和企業集團。如果沒有這樣擁有幾個具有較強核心競爭力的排頭企業,這個產業就談不上有競爭力,就只能是一盤散沙。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目前已有專為工程機械配套的基礎零部件企業300多家,但規模都不大。據45個主要企業統計,其中銷售額超過億元的不超過10家。各主機廠為自身發展和控制的需要大多仍舊堅持歷史原因形成的大而全和小而全的落後生產方式,關注的重點在主機的發展上面,而使零部件的發展緩慢遲滯。儘管今年零部件企業的銷售量普遍比去年提高了30%以上,但仍然不能滿足主機產量增加的需要,更不用說去滿足巨大的維修備件市場了。
其次,零部件生產企業的產品研發能力較之主機廠更弱,試驗手段傳統而且落後,很少有先進完善的工藝設備能力作為發展的基礎,目前還是基本停留在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對同類產品的模仿複製階段。機械零部件行業概況分析,各企業一方面是大路貨產品低水平重複投資、重複建設的現象嚴重,另一方面技術附加值高的高檔次產品品種少,不能滿足主機發展的需求,產品結構性短缺的矛盾依然存在。
第三,工業已開發國家已普遍採用數控工具機、加工中心,實現了柔性自動化,已向智能化和集成化方向發展。而我們各個零部件企業的工藝技術水平參差不齊,先進的技術裝備較少,廠房設備大多陳舊。機械零部件行業概況分析,不但與國外大公司不能比,甚至與我國其他行業的基礎零部件生產企業相比也有相當的差距。各企業技術開發和技術改造的投資短缺,產品和技術長期得不到徹底的更新改造,缺乏發展後勁。由於規模較小,銀行也很難給予資金貸款,也很少能夠得到國家技術改造貼息政策的支持。
第四,大多數零部件企業經濟效益低下,生產和銷售成本較高。從1996年到1999年全行業連續虧損四年,對於現在的基礎零部件企業來講,邊際貢獻率一般不高,2001年全行業平均利潤率僅為1.57%。機械零部件行業概況分析,在市場經濟信譽尚沒有完全建立的情況下,主機廠往往採用占用大量的銷售貨款的方式作為接受配套件進入的前提條件,有時還會以價格較高的主機產品充當貨款支付,致使零部件企業要降價銷售才能夠變現,無形中又加大了配套件企業的經濟損失。這些小企業為了爭奪和保住市場份額,往往也採用最簡單的價格戰的營銷對策,致使在部分企業中出現了干少賠少,干多賠多的奇怪現象,生產經營較為艱難。
機械零部件行業概況分析,近二十多年來,出於降低成本的考慮,海外已開發國家的機械傳動零部件企業紛紛將生產線遷移至製造成本低廉的發展中國家進行生產或尋求貼牌生產。目前,海外已開發國家基本上很少生產中低端機械傳動零部件產品,主要從事高精度齒輪等高端傳動產品的製造。整體上看,全球最主要的機械傳動零部件生產基地是中國大陸,機械傳動零部件產品如皮帶輪、錐套、鏈輪、齒輪等大量出口海外市場。
更多機械零部件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機械零部件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