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預計中國機械零部件行業市場規模預計將超過10,000億元。機械零部件是機械產品中的重要基礎件,屬於機械產品中的通用易耗件和快消品,下遊客戶具有持續購買零部件更換的潛力。以下對機械零部件行業現狀分析。
機械零部件行業現狀分析,我國機械零部件製造廠點約30,000家,從業人員約100萬人。2015年全國模具總銷售額約1,718億元,企業自用機械零部件產值約400億元。2018年全國機械零部件總銷售額預計能達到1,985億元。機械零部件行業分析指出,2013年至2020年,我國機械零部件總銷售額的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6.1%,隨著我國「十三五規劃」、「中國製造 2025」以及「國際工業4.0」的推進,按5%的年均複合增長率保守估計,未來幾年我國機械零部件銷售總額情況如下圖所示:
中國機械零部件總銷售額情況圖
中國今年機械製造業「制動器」得到了很大的進步,特別是機械零件製造業的發展,絕對稱得上是可喜。中國現在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正逐步成為世界製造業中心,很多歐美已開發國家將機械零部件的生產向中國轉移已成趨勢,中國已經成為歐美採購商全球直接採購的重要基地。現從三大狀況來分析機械零部件行業現狀。
近幾年機械零部件的產能跟不上市場的發展,零件加工成為緊缺資源,目前的這個行業的市場前景非常的可觀。機械零部件行業現狀分析,機械加工(包括鑄造、鍛壓、焊接、熱處理等技術及其設備以及切削加工技術和數控工具機、刀具、量具等)迅速發展,從而保證了發展生產所需要的各種機械裝備供應。同時,隨著生產批量的增大和精密加工技術的發展,也促進了大量生產方法(零件互換性生產、專業分工和協作、流水加工線和流水裝配線等)的形成。
但是考慮到未來發展,企業應該加強供應鏈的維護與建設,增強整零的戰略協作,才能有效的克服行業經濟波動對零部件企業生產經營帶來的風險和影響,發揮裝備優勢,零部件企業近年開始向相關機械行業零部件加工領域進行多元化拓展。工業革命以前,機械大都是由木工手工製成的木結構,金屬(主要是鋼和鐵)僅用以製造儀器、鐘錶、鎖、泵和木結構機械上的小型零件。機械零部件行業現狀分析,金屬加工主要靠機匠的精工細作以達到需要的精度。隨著蒸汽機的廣泛使用以及隨之出現的礦山、冶金、輪船和機車等大型機械的發展,需要成形加工和切削加工的金屬零件越來越多,所用金屬材料由銅、鐵發展到以鋼為主。
機械零部件行業現狀分析,機械零件加工的現狀是供不應求,但是不能為了求量而忽視了質,現在的機械零件加工需要滿足形狀精度、尺寸精度、位置精度三個特點才能符合市場需求,保持持續的發展狀態。
這給中國的製造業帶來了機遇。在加上歐洲經濟危機後,很多歐洲公司為了節省成本,把一些原來往國外生產的精密零部件,也轉移到中國來生產。所以說對於中國的機械零部件行業來說,真的算是春天來了。機械零部件行業現狀分析,但是這個春天並不是所有企業多能享受的到,很多國外的企業進入中國來找機械零部件供應商的時候,還是會有不少的要求的。要在中國幾百萬的供應商中去找到價格適合,質量符合要求的工廠,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機械零部件出口量達43.75萬噸,同比增長1.30%。機械零部件是機械產品中的重要基礎件,屬於機械產品中的通用易耗件和快消品,下遊客戶具有持續購買零部件更換的潛力。以下對機械零部件行業市場分析。
機械零部件行業市場分析,我國機械零部件主要出口市場為美國、日本、德國、義大利、韓國等國家和地區,機械零部件行業分析指出,各出口市場的出口額占整體出口額的比重分別為 20.04%、13.02%、7.17%、6.25%和 4.54%,其他地區合計占 48.97%。
我國機械零部件出口市場分布結構
隨著市場發展,一些跨國公司在華合資、獨資的速度加快,大批外資零部件供應商在華就近建立配套企業,提供高質量、高檔次、高價位的零部件產品。對此,工程機械基礎零部件企業只有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積極應對,培育和壯大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現從三大市場狀況來分析機械零部件行業市場。
我國機械零部件出口量從2011年的35.41萬噸持續增長到2014年的46.55萬噸;2015年,鑑於國際經濟運行低迷下行,國內裝備製造業的結構調整和機械工業投資增速有限的發展態勢,作為主機裝備配套的機械傳動零部件製造企業普遍面臨著產品訂單不足的困擾,出口量出現下滑。機械零部件行業市場分析,2016年,雖然國際經濟運行復甦持續疲軟,但由於汽車工業、電力行業、軌道交通、環保裝備等主機行業的較大發展對零部件行業的支持,以及國家經濟運行政策積極因素的集聚作用,機械傳動零部件出口量達43.75萬噸,同比增長1.30%。
2018年上半年中國機械基礎件行業共有84家上榜。2018年上半年中國機械基礎件行業新三板上市公司營業總收入排名前十的企業有:恒基股份、春暉智控、蘇軸股份、寶淶精工、萬通液壓、京冶軸承、福立旺、銅都流體、博亞精工、士諾健康。機械零部件行業市場分析,2018年上半年中國機械基礎件行業新三板上市公司營業總收入居第一的是恒基股份,營業總收入達40320.75萬元,同比增長66.95%。春暉智控營業總收入居第二,營業總收入為33387.74萬元,同比增長27.34%。蘇軸股份營業總收入居第三,營業總收入為20646.97萬元,同比增長19.43%。
隨著我國經濟實現快速穩定發展以及下游應用行業的持續發展,國內市場對機械傳動零部件的需求越來越大,機械傳動零部件行業市場規模將保持平穩增長,從而帶動我國機械傳動零部件供給的增長。機械零部件行業市場分析,預計到2022年,我國機械傳動零部件產量將達到5,929萬噸。
機械零部件行業市場分析,在國內裝備製造業結構調整、機械工業投資增速有限的發展態勢下,我國機械通用零部件行業企業一直面臨著訂單不足和產品出口發展遇阻的雙重壓力,整個行業呈現弱勢。高端零部件進口量較多,相當一部分市場份額為外資品牌把持,具備技術實力和生產實力的本土企業較少,高端零部件市場空白較大,未來發展前景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