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丁車運動是一項能鍛鍊青少年兒童的專注力、提高青少年學生學習能力的陽光運動,深受廣大青少年喜愛。該運動在1995年傳入中國,1996年開始舉行全國錦標賽,此後短短的幾年間在國內迅速掀起一股卡丁車熱,鼎盛時期全國有50多家卡丁車賽場,30多支專業車隊,有130多人參加比賽。
卡丁運動的發展
卡丁車,因其所具有的現代氣息,以及獨特的娛樂性、競技性、所以自誕生以來,便以驚人的速度風靡世界,令各國車迷為之傾倒,趨之若鶩,使卡丁運動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迅猛發展趨勢。
1、卡丁運動在國外的發展
卡丁運動在國外的發展已相當的成熟。
僅以歐洲為例:歐洲大多數國家將卡丁列為培養兒童素質的方法之一,通過從兒童時期普及卡丁,來培養他們敢於挑戰,勇於面對競爭的堅韌性格以及文明、秩序的成熟心理。 由於卡丁運動自身所具有的時代感和無窮魅力,加之國家的重視,卡丁運動在歐洲已達到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程度。
歐洲國家每年都要聯合舉辦高水平的洲際比賽。至於不同級別、不同範圍的各國間及國內的比賽更是不勝枚舉,民眾參與者數以億計,大小俱樂部、車隊數不勝數,成為一項主要財團爭相投入的現代項目。僅據前蘇聯的統計,其國內卡丁運動的正式會員,就達20萬之巨。而在義大利,卡丁整車及配件的生產商累計已近百家,其民眾普及率和擁有量也就可想而知了。
2、卡丁運動在國內的發展
卡丁運動在國內尚屬新生事物。卡丁車傳入中國約有十年左右,尤其以近兩年的發展更為突飛猛進。
八十年代中期,深圳香蜜湖度假村將卡丁車作為附設的娛樂項目引進,為中國的卡丁運動首開先河。之後不久,杭州、上海、北京、武漢等地的大型賓館、度假村接踵而至,紛紛效仿,將卡丁車推廣至全國各地,使國人初步領略了這項風靡國外的運動。
由於卡丁的火暴程度遠非其它娛樂項目所能比及,最終以其迅猛的發展勢頭一舉擺脫了附設性質。
僅以上海為例,1996年,上海迪士卡開辦了全國首家專業室內卡丁車賽場,使卡丁運動真正進入到市民的生活中,成為普通消費者熱衷的項目,進而欣起了一股勢不可擋的浪潮。在短短的兩年間,上海就由一家發展到31家頗具規模的賽場,成為近年來罕見的投資熱點和消費時尚。也使上海成為中國卡丁運動的推廣基地。
基於卡丁運動在國內迅猛的發展趨勢和廣泛的民眾基礎,1995年中國汽車聯合會(FASC)就加入了世界卡丁車聯合會,並成立了卡丁運動委員會,並於1997年開始,每年在全國範圍內舉辦錦標賽,這一舉措意味著中國卡丁界開始與世界接軌,並為國內卡丁運動的開展打開了新的契機。
1997年首屆錦標賽時,全國參加比賽的註冊俱樂部只有四個,比賽在京、津、滬、杭四地間進行。98年第二屆時,就激增至7個俱樂部,26隻參賽隊伍,比賽擴大到六個地區。
為促進中國卡丁發展,共青團中央和國家體育總局共同設立了全國青少年卡丁運動委員會(CNYK),同時又聯合下文要求從兒童時期普及發展卡丁運動。《面向二十一世紀中小學現代化技能與實踐》綱要,將卡丁車與計算機、英語並列為中小學生三項現代化技能教育的具體載體,以培養青少年勇敢拼搏精神和競爭超前意識。青少年卡丁運動委員會已在各地賽場中指定了一批青少年運動基地,並在全範圍內系統地組織青少年參加。不久,卡丁運動又被列入政府的「全民健身計劃」。
綜合以上實例,無不印證了卡丁運動作為一種現代化高科技的項目與快節奏的都市生活相吻合,體現了現代人主動參與和富於挑戰的精神,並得到國內各階層認可,其發展前途不可限量。
卡丁在國內的現狀
1、卡丁車運行的現狀
雖然卡丁運動在國內的發展如火如荼,並且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民眾參與也如風起雲湧,但由於其起步較晚,又缺乏權威性的引導,所以國內對卡丁尚未形成全面的、理性的認識,致使中國的卡丁運動停滯在一個較低的層面上。
卡丁車雖然結構簡捷,但其科技含量卻很高,是一種現代化的娛樂、競技產品,不但需要車手熟練的駕控技術,還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達到一個真正的卡丁車手所應具備的條件要求。
歐洲國家由於從兒童時期就普及卡丁運動,並將其列入技能教育中,從而使競賽時所應遵循的規則和秩序,成為一種良好的心理素質。
例如,同場競技時,一旦後車的前輪與前車的後輪相平行,前車應主動讓道,允許後車超過。這作為必須遵循的競賽規則之一,在歐洲普通卡丁車消費者中,都是順理成章的事情。而在國內,由於沒有這方面的素質教育,加之大多數消費者的駕控心理不成熟,將爭道搶行作為尋求刺激的手段之一。卡丁車互相碰撞的現象屢見不鮮,人為的導致了卡丁車的損壞。如德國MATTER、義大利的TOP等,都是世界著名的卡丁車品牌,產品性能首屈一指,但由於沒能顧及卡丁車在中國的運行現狀。直接導致了其在國內的損壞率居高不下,給人以名不符實的感覺。其輸入國內的新車,若不經過二次改裝,增強撞擊耐力的話,基本上在三個月左右就面目全非了。這種現象在浙江、福建、廣東等地開業較早的卡丁車賽場都有發生。而且國外的卡本車一旦損壞,由於受技術、配件、工藝等諸多因素制約,原則上只能更新,很難修復。這就是國外產品在國內市場中,由最初占據半壁江山到現在廖若晨星的直接原因。
2、卡丁車生產的現狀
由於國內運行的卡丁車基本上用於娛樂為主,多數消費者駕控水平較低,為尋求刺激卻野蠻駕馭,而卡丁車賽道為限制車速又設有許多轉彎,這更加劇了卡丁車的損壞,使的卡丁車的更新相對周期較短。在國內目前情況下,室外車型約為半年,室內車型約為一年左右,便為一個更新周期。而今後幾年,若在國內卡丁車擁有量達到相對平衡的狀態下,據預測,每年將會有近萬部卡丁車需要更新,而配件的需求量將幾倍於此數。同時,由於國內新開賽場如雨後春筍,而國外卡丁車卻因曲高和寡,很難再度推廣如初。另外,培養一個真正的卡丁車手,據統計,僅用於訓練過程中就需要10—15部卡丁車架以及數以百計的易損配件。
由於中國卡丁車的運動發展已初具規模,中國汽車運動聯合會報請國家體育總局批准從1999年度繼續開始舉辦全國卡丁車錦標賽,在開展活動較好的城市分設六個分站的卡丁車比賽。並且為了配合全民健身運動,也為在中國青少年中大力推廣卡丁車運動,還與團中央少工委共同舉辦全國少年卡丁車錦標賽。
不過,在2001年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下發《財稅[2001]145號》文,將卡丁車項目按照娛樂業徵稅,稅率為20%。這給予中國卡丁車運動極大的打擊,相當數量的卡丁車賽場陸續關閉,卡丁車運動的發展步伐舉步維艱。但在2013年國家體育總局又加大推廣卡丁車運動,並且推出了相應的補貼政策。
更多卡丁車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卡丁車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