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我國快遞行業呈現了突飛猛進的進步,早在2010年,我國快遞行業每日業務量就已經達到1000萬件,僅次於美國和日本。中國的快遞業屬於新興行業,發展歷史不到三十年,但快遞業務量卻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長,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快遞由商務領域擴展到個人領域,在線交易激發了大量門對門的快遞服務,為快遞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以下對快遞物流行業的前景分析。
2017-2022年中國快遞服務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表明,2016年快遞破業務量突破300億近件,收入規模近4000億元。近十年來,在電子商務發展的主要帶動下,我國快遞業呈飛速發展態勢。從最新數據統計看,2016年快遞行業延續強勁增長態勢,快遞業務量累計完成312.8 億件,同比增長51.3%;快遞業務收入累計完成3974.4億元,同比增長43.5%;07-16年,我國快遞業務量與業務收入複合增速分別達到43.6%與31.3%。
順豐速運作為民營快遞的領頭羊,近幾年來不斷謀變,它的發展方向也備受行業關注,畢竟一個有著一定市場地位與優勢的企業反過來也能帶給行業不少提示。
順豐2016年財報中提到,公司戰略發展方向為持續提升一體化的綜合物流服務能力;加大布局國際、同城配、冷運、重貨等新市場和新業務,開拓新興細分市場;大力推動智能物流的發展,加大IT信息系統投入,前瞻性布局智能物流技術。另外,財報中還提到,順豐上市後擬定向增發募集不超過80億元並繼續專注於幹線網絡、航空機隊、信息平台、冷鏈項目等建設,深挖護城河擴大競爭優勢,加快對標國際物流巨頭步伐。
從以上內容可以看出,順豐的「野心」真是不小,綜合物流、冷鏈物流、智能物流、國際物流統統收歸囊中,它今後重點發展的方向幾乎涵蓋了當下快遞業的所有發展趨勢。事實上,近幾年來,順豐一直都在謀劃以上提到的這些重點業務,並且在行業內處於領先地位。
據了解,順豐速運的物流產品主要包含:商務快遞、電商快遞、倉儲配送、國際快遞等多種快遞服務,物流普運、重貨快運等重貨運輸服務,以及為食品和醫藥領域的客戶提供冷鏈運輸服務。此外,順豐控股還提供保價、代收貨款等增值服務,以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
從其日益擴大的業務範圍上看,順豐速運已經不再是一家單純的快遞公司,它正在朝著綜合物流服務商的方向發展。
順豐方面認為,物流綜合服務能力是行業未來的核心競爭力,服務體系越完整,整體供應鏈的效率越高,盈利能力就越強。
事實上,綜合物流也不是順豐的最終目標。從2015年初開始順豐就進行了內部大整合,分為三大事業群即順豐商業、順豐物流、順豐金融。當時順豐的掌舵者王衛表示,「順豐就是要從單純的快遞物流企業過渡到具有網際網路思維的服務型企業。」可見,順豐又欲從綜合物流商向服務型企業轉變,除了物流業務外,圍繞著物流展開的商業與金融業務也成為順豐的發展重點。
在同質化嚴重的快遞行業,尋找一條差異化的道路非常重要。順豐速運一直堅持的直營模式,以及中高端的定位,可謂是其差別化戰略的最好體現。在此基礎上,順豐還積極發展冷鏈物流、智能物流、國際物流,並且這些業務在行業內處於領先地位。
中國郵政速遞(EMS)是我國快遞行業唯一一家國有快遞企業,它背靠中國郵政集團,資源優勢很明顯,近幾年來發展速度也很快。中國郵政EMS不斷增強網絡建設和能力投入,自有飛機群全天候運郵,時限進一步提速,全國200多個城市實現次日遞。但是緣於體制問題,EMS的創新轉型相對受限,發展速度也趕不上民營快遞企業。
資本運作方面也遠遠落後,即使在2013年年中就已經通過發審會,但在同年年底又撤回了上市申請。儘管相比民營快遞企業的業務量與發展速度,EMS並不突出,但是EMS也有自己獨特的優勢,那就是完善的農村配送網絡,以及快遞安全的嚴格把控。
EMS隸屬中國郵政集團,那麼郵政體系的資源自然可以為EMS提供便捷,比如郵政遍布全國的網點,因此EMS的農村市場覆蓋率很高。EMS官網公布的內容顯示,EMS業務範圍遍及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所有市縣鄉(鎮)。
隨著農村消費市場的興起以及農村電商的快速發展,農村快遞也成為新的藍海。並且國家政策上也提出鼓勵快遞企業「向西向下」發展。在此背景下,眾多快遞企業都在加速布局農村市場,但是由於農村快件業務不集中、鏈條太長、成本高等原因,快遞企業在農村市場的布局並不順利,大部分快遞企業也只是布局到鄉鎮。但是EMS則能通向村莊,真正地做到農村快遞的「最後一公里」配送。這正是EMS最強大的優勢,但是EMS卻並沒有利用好這個優勢。
隨著電商的快速發展,幾年來EMS也加入了電商快遞大軍,價格也進行下調,並且針對電商客戶還推出了「e郵寶」業務,即使這樣,在競爭激烈的快遞市場,EMS的價格與服務依舊沒有優勢。如今在淘寶平台上,很少有商家在用EMS,除非是其他快遞企業到不了的偏遠農村地區,商家與消費者才會考慮使用EMS。
另外,提到EMS,恐怕人們還會想到它的安全性。畢竟EMS有著國企的背景,承擔著相對較多的社會責任,因此在快遞安全把控上很是嚴格。因此人們在郵寄一些重要的資料以及文件時都會首先考慮EMS,從高考錄取通知書指定EMS的郵寄上就可以看出EMS的這個優勢。
近幾年,快遞安全事故不斷,這不僅對消費者造成損失,也對社會治安帶來惡劣影響。因此,加強快遞安全也成為快遞行業的重點工作。此時,EMS應該發揮國企優勢,在快遞安全方面進行鑽研,從而帶動其他快遞企業一起構建安全社會。
在我國快遞史上,「四通一達」(圓通、申通、中通、匯通即現在的百世快遞、韻達)占據著重要的位置,「四通一達」這5家民營快遞企業在國內網購市場中處於主導地位,然而由於對電商的過度依賴,使得這些企業未來進一步的發展面臨較大的瓶頸。因此各家快遞企業均在積極拓寬業務渠道,努力把自己打造成綜合物流服務提供商。在這個過程中,這些快遞企業也積極地進行資本運作。從去年12月開始,申通、圓通、中通、韻達4大快遞企業相繼宣布上市,百世快遞也打算於今年赴美上市。
隨著快遞企業的上市,快遞行業兼併重組的大幕已經拉開。
2016年11月圓通速遞停牌,據相關人士透露,圓通速遞此次停牌涉及一個重大事項,即收購天地華宇。儘管事後圓通速遞並沒有收購天地華宇,但圓通的兼併收購戰略並不會因此停止。
申通快遞也很熱衷兼併重組,2015年9月份申通快遞在內部宣布與天天快遞進行重大戰略重組。但此次戰略重組並非像外界傳言的兼併,而是兩家企業將展開在運營、產品、信息技術、快件最後一公里等領域的資源整合。重組後雖然申通與天天快遞仍是兩家公司,但管理層已相互打通。但是在2017年年初,申通與天天快遞的融合出現轉折——蘇寧物流收購天天快遞。
今年年初借殼上市的申通更名成功,當時申通快遞董事長陳德軍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上市之後公司將著重向主體產業和資本運作兩個方向發展,「申通快遞最早帶領中國民營快遞公司衝刺上市,但上市並不是最終目的,而是以上市為契機讓企業更好地發展,一個企業要做大做強,勢必要走向資本市場,並通過資本化手段兼併重組一些小的快遞公司,最終實現行業健康有序發展。」陳德軍表示,未來三年到五年快遞行業將會走向合併時代。
在韻達速遞與中通快遞的發展軌跡中,資本運作的身影也隨處可見。2011年聯想、復星參股韻達快遞;2016年2月韻達速遞與多家機構在戰略與資本上展開合作;2017年年初韻達在深交所成功上市。2012年紅杉資本參股中通快遞,2016年10月份,中通在紐交所上市。
「四通一達」中目前還未上市就剩匯通一家。其實曾經的匯通早已不復存在,如今代替匯通的是百世快遞。2010年11月,杭州百世網絡技術有限公司成功收購「匯通快運」,隨後更名為「百世匯通」。2016年,「百世匯通」更名,正式以新名稱「百世快遞」面世。背靠阿里巴巴的百世快遞也對資本運作寄予厚望。
自百世收購匯通後就獲得阿里巴巴的投資,在百世匯通隨後的幾輪融資中也都有阿里巴巴的身影。2016年年初有消息稱百世快遞欲進行G輪融資,阿里巴巴為其第一大股東持股27.43%。業內人士推測,G輪融資之後,百世快遞下一步就是上市。據悉,百世快遞預計2017年至2018年在美國或者中國香港上市,目前已經開始籌備上市事宜。
宅急送是我國的老牌快遞企業,最初它的發展速度很快,曾經一度欲收購順豐速運,然而如今它卻落入快遞行業的第二梯隊。但是宅急送並不甘心落後其他企業,它仍在積極地謀變。
眾所周知,宅急送以B2B起家,最初的業務是普貨運輸,後來,隨著電子商務的興盛,宅急送開始向小件快遞轉型,2011年下半年宅急送更明確地將B2C定於企業的發展目標。進入電商物流領域後,宅急送又迫不及待地「擁抱」淘寶,降價涉足C2C領域,正面與「四通一達」展開較量。但是由於沒有明顯的優勢,宅急送未能如願搭上電商的快車。在電商的浪潮下,宅急送落入了第二梯隊。
2015年宅急送的業務重心再次回歸到B2C,明確以「為品牌商提供線上線下一站式綜合物流服務」為戰略指向,將通過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商流「四流合一」的有效整合,矢志成為網際網路經濟時代企業客戶主流的銷售渠道服務商。
這一年宅急送的創始人陳平也再次回歸宅急送,陳平上任後大刀闊斧進行改革,最重要的就是開展事業部改革。過去宅急送是倉儲配一體化,陳平認為這樣太重,必須輕資產模式,於是成立倉、運、配三大事業部,調動各個事業部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同時還開發了一些創新產品,比如雲微倉、航空聯運和宅鮮配。
然而改革並沒有收到預期的成效,2016年10月宅急送CEO陳平卸任,原宅急送董事王洪濤出任新CEO。隨後兩個月內宅急送再次換帥,曾任宅急送副總裁、國美安迅物流總裁的劉冬屯回歸,擔任總裁職位,原宅急送董事長兼總裁王洪濤繼續任董事長。
此外,宅急送新任總裁劉冬屯在企業年會上做出了承諾:「一年見效,二年上岸,三年看成果」。2017是打造基礎能力的一年,要從市場、運營和後台支持體系三個戰場全面出擊、協同作戰,緊緊圍繞有效(效果、效率、效益)、聚焦、放權、簡單的原則,做大經營,做小管理,釐清邊界,管控紅線。
業內人士指出,宅急送之所以落入第二梯隊,與其模糊不清的發展定位有關,找准市場定位是宅急送急需解決的問題。就當前的快遞業而言,深入細分市場是大勢所趨。宅急送在B2C方面很有優勢,這也是其不同於其他快遞企業的差異化優勢。因此,宅急送若繼續深耕B2C市場或許也會成就一番自己的事業。
目前快遞行業的馬太效應已經開始顯現,謀求轉型紅利之後,困境凸顯,主要體現在利潤下降、同質化嚴重、現實困境等方面。可見,在快遞的這間「電梯上」已經處於超載狀態。據數據顯示,僅僅8年間,中國快遞的業務量就從10億件增長到100億件。2014年,業務量超過美國,躍升為「世界第一快遞大國」。2016年,業務量更是突破300億件大關,同比增長53%。如果按照13億人口計算,相當於人均發送了23件。
如今傳統物流商業模式、基礎設施和設備等已難以支撐現代物流的高速發展,物流業正在進入以網絡技術、電子商務和共享經濟為代表的信息化新階段。在這個階段,整合專業人才資源就顯得尤為重要。快遞業發展到今天已有相當的規模,下一步要保速提質,發展速度要保持,服務質量也要提高。在網際網路經濟時代,快遞業要獲得雙贏,關鍵要利用信息化來促進快遞物流業的發展。
更多快遞物流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快遞物流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