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垃圾分類行業市場分析數據,我國生活垃圾焚燒無害化處理能力(僅包含設定城市)近年來保持了較快增長,截至2017年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產能達到29.8萬噸/日,預計到2020年,我國垃圾焚燒產能將達到59萬噸/日。
統計數據顯示,根據國家「十三五規劃」,2020年產能達到59.1萬噸/年,截至2017年底已投運產能為35.2萬噸,假設2018-2020年平均每年增加8萬噸/年的垃圾發電產能,可於2020年完成目標,綜合考慮工程、設備以及運營市場,十三五期間垃圾焚燒總市場規模達到2438億元。
垃圾分類是當下制約我國環保事業發展的瓶頸之一,也是造成環境污染、資源再利用困難的根源之一。近年來,我國正加速推進垃圾分類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對垃圾分類工作做出重要指示。近年來,政學企一直在關注、研究和推動垃圾分類,但中央提出從制度上解決還是首次。2016年12月,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研究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強調要加快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垃圾處理系統,形成以法治為基礎、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城鄉統籌、因地制宜的垃圾分類制度,努力提高垃圾分類制度覆蓋範圍。習近平還多次實地了解基層垃圾分類工作開展情況,並提出明確要求。2019年6月,習近平在對垃圾分類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實行垃圾分類是關係廣大民眾生活環境,關係節約使用資源,也是社會文明水平的一個重要體現。
從2016年開始,多省市相繼出台了生活垃圾分類政策和實施方案。《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的發布,要求在全國46個城市先行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2020年底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35%以上。46個重點城市包括北京、天津、上海、重慶、石家莊、邯鄲、太原、呼和浩特、瀋陽、大連、長春、哈爾濱、南京、蘇州、杭州、寧波、合肥、銅陵、福州、廈門、南昌、宜春、鄭州、濟南、泰安、青島、武漢、宜昌、長沙、廣州、深圳、南寧、海口、成都、廣元、德陽、貴陽、昆明、拉薩、日喀則、西安、咸陽、蘭州、西寧、銀川、烏魯木齊等。目前這46個城市垃圾分類的小區覆蓋率已經達到31%,像上海、廈門、深圳、寧波、杭州、廣州等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的居民小區覆蓋率已經超過了70%。
未來,垃圾分類行業市場分析精細化處置是未來固廢行業發展的重要方向;全社會生產、生活規範水平提升也是大勢所趨,同時亦涉及社會治理範疇,而前端的重要抓手便是垃圾分類制度。雖然,國家在《「十三五」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中也規定了2020年城市垃圾無害化處理達到100%的指標要求,但在行業處置精細化程度方面,中國距已開發國家仍有較大的差距。
垃圾分類不僅是一種生活方式的改變,更將對固廢產業鏈利潤的重新分配和體系化建設產生深遠影響。發展初期監管是關鍵,既需要發改、住建、市容、公安、商務及環保等多個部門統籌配合,也需要調動社會各界的主觀能動性。當前,垃圾分類行業市場分析中國面臨經濟轉型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推動垃圾分類制度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更多垃圾分類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垃圾分類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