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受市場需求增長及產品價格上升帶動,我國冷卻水泵行業市場規模增長為585.0億元,同比增長7.4%。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國冷卻水泵產品的整體質量水平和性能都有了較大的提升,其生產數量、研究水平、製造技術已經接近國際領先水平。以下對冷卻水泵行業概況分析。
冷卻水泵行業概況分析,2014年我國1.24億台泵中,各類潛水電泵約2000萬台,其中井用潛水電泵超過300萬台。2016、2017年我國泵產量均有所下降,2017年泵產量稍稍回升,達到1.22億台。在全球水資源匱乏、乾旱化程度加劇、地表水污染日趨嚴重的情況下,我國輸泵產量有所增長,2018年我國水泵產量為9654萬台,同比增長1.76%。冷卻水泵行業分析指出,2018年我國水泵行業市場規模約1705億元,同比2017年增長了4.73%。
中國冷卻水泵行業企業數量較多,以中小企業為主,企業研發創新水平低,產品同質化嚴重,市場競爭激烈,中國冷卻水泵行業市場集中度不高。但在高端產品領域,冷卻水泵市場絕大多數市場份額被歐美少數幾家企業占據,高端產品市場集中度相對較高。現從五大問題來分析冷卻水泵行業概況。
國內企業在產品技術積累、新產品開發方面與國外一些著名公司相比有著明顯的差距。科技經費、研發資金投入不足已成為制約水泵製造業自主研發的一個主要因素。冷卻水泵行業概況分析,研發資金投入占企業銷售收入的比例不足2%(泵行業會員企業銷售收入過億元的近百家,但研發資金投入能達到4%不到20%),與國外知名公司進行比較,全行業的研發資金投入顯得微乎其微,嚴重地制約了新技術、新產品、新材料、新工藝的研發。
大部分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不強,缺少自主智慧財產權製造技術及產品技術。雖然水泵行業大多數產品已經基本實現了自主生產製造,但一些重大技術裝備由於缺乏自主智慧財產權,核心技術仍掌握在外方手中。冷卻水泵行業概況分析,國內水泵製造企業所承擔的大多是產品的低端加工環節,自主化的廣度和深度依然有待提高。如說,當前已經開始國內製造的核電站成套設備中的核級泵產品以及百萬千瓦超臨界、超超臨界火電站成套設備中的高壓鍋爐給水泵芯包產品;大型石化成套技術裝備中所需的高壓小流量泵、耐腐蝕化工流程泵、煤液化用耐蝕耐磨離心泵、容積泵等的關鍵核心技術,大多仍需依靠引進,這便是國內泵行業企業需要重點攻關的方向。
長期以來,由於缺乏對基礎技術研究應有的重視,我國整備製造業的基礎機械、基礎元器件發展滯後,成為制約重大技術裝備發展的首要因素。冷卻水泵行業概況分析,機械密封、儀器儀表以及最小流量裝置等基礎配套機械產品,中低檔產品居多,新能質量不夠穩定,這也是許多用戶選擇購買國外泵產品的重要原因。
國內泵行業過於重視引進,輕視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及再創新,盲目重複引進的現象嚴重。通過引進國外先進設計、製造技術縮短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至今仍是水泵製造業技術開發升級的重要渠道。冷卻水泵行業概況分析,上世紀九十年代,國內水泵製造業雖然能夠提供經濟建設所需的一些重大裝備和產品,但核心技術依然主要依靠於國外引進,行業自身的自主開發和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還非常薄弱。
行業整體缺乏具有系統設計、成套能力和系統服務功能的總承包企業。冷卻水泵行業概況分析,這一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一方面是我國水泵製造業在重大成套項目上,總體設計,系統集成能力薄弱,難以為用戶提供全面解決方案和「交鑰匙工程」;另一方面,我國水泵製造業的發展是一個較為複雜化的系統工程,需要研究單位、設計單位、製造單位、製造企業和應用部門密切配合來協作化大生產。
冷卻水泵行業概況分析,雖然全球金融危機影響下,世界經濟走向低迷,但由於中國政府為刺激內需而對基礎建設的重大投資,且考慮到基礎建設的滯後性,預計未來5年內冷卻水泵行業的發展將達到一個小高峰,平均年增長率保持在20%以上。
更多冷卻水泵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冷卻水泵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