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鮮肉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我國是傳統的農業大國和人口大國,每年豬肉消費量在5500萬噸上下小幅波動,2019年我國中國鮮、冷藏肉產量達到718.5萬噸,以下是冷鮮肉行業數據統計分析。
我國人口占世界總人口約19.0%,豬肉消費量占世界豬肉消費量49.6%,我國生豬養殖量占世界生豬總養殖量56.6%,我國生豬養殖在全世界的地位十分重要。豬肉在中國國內肉類產量和消費量占比均超過百分之六十。根據冷鮮肉行業分析數據,2019年我國生豬飼養產值接近1.3萬億,占國內畜禽(豬牛羊禽)飼養總產值比重約56.6%,生豬產業體量巨大。
冷鮮肉行業數據統計指出,冷鮮肉是將剛剛屠宰的豬胴體,在-20℃的條件下迅速進行冷卻處理,使胴體深層溫度24小時內降至0~4℃,並在後續的加工、貯藏、運輸和銷售過程中始終使肉處於冷鏈控制之下,使酶的活性和大多數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受到抑制,確保了冷鮮肉的安全衛生。
冷鮮肉經歷了較充分的解僵成熟過程,肉質變得細嫩,滋味變得鮮美。同時,冷鮮肉在冷卻環境下表面形成一層干油膜,不僅能夠減少肉體內部水分蒸發,使肉質柔軟多汁,而且可阻止微生物的侵入和繁殖,延長肉的保藏期限。冷鮮肉的保質期可達一星期以上。而一般熱鮮肉的保質期只有l~2天。再者,經過冷卻「後熟」以後,冷鮮肉肌肉中肌原纖維的連接結構會變得脆弱並斷裂成小片斷,會使肉的嫩度增加,肉質得到改善。
截止2019年12月,我國豬肉進口量為153萬噸,全球豬肉進口總量為791萬噸,我國占比19%,為豬肉進口第一大國。我國豬肉進口國主要包括德國、西班牙、加拿大、美國,進口量占比分別為19%、18%、14%、7%。
目前,我國生豬養殖分布比較廣泛,消費習慣、氣候、經濟條件、人口密度等原因造成生豬養殖主要集中在華東、華中、西南和華南地區。冷鮮肉行業數據統計指出,前十大主產省為:四川、河南、湖南、山東、湖北、雲南、河北、廣東、廣西、江西。
2020年1月,國家新環保政策實施,生豬養殖面臨前所未有的限養禁養政策。中小養殖戶加速退出,規模養殖企業大幅擴張。芝華數據統計顯示,生豬主產區廣東、福建、安徽、湖北、河南等主產省份退出比例最高達30%。中小散戶退出,或養殖區域轉移,規模養殖企業繼續增加產能,截止2019年末全國生豬養殖戶數量降至4000萬個。2020年年出欄500萬頭以上出欄量占比達到45%。
2020年4月,農業部發布十三五生豬生產發展規劃,即《全國生豬生產發展規劃(2016-2020年)》,政策上指導生豬產業轉型升級和綠色發展。生豬養殖產業由橫向發展向縱向延伸,進行全產業鏈覆蓋,從產業鏈獲取利潤並分散風險。
整體來看,在隨著環保壓力的日益加大,散戶養殖正在加速退出市場,除了能夠降低市場生豬供給量,還可使行業向專業化、規模化過渡。散戶養殖比例下降的同時,使得行業集中度提高。另外,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改善,消費者對食品包括肉類及肉製品的消費需求不斷提升,更加關注產品的質量、口味、營養等。信賴品牌、消費品牌,已成為市場發展的明顯趨勢,以上便是冷鮮肉行業數據統計分析所有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