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靈芝要如何栽培才會更好地生長起來呢?以下是由中國報告大廳小編為你整理的靈芝行業栽培技術,一起看看吧!
栽培技術
建棚地點選擇
選擇保溫保濕,通風良好、光線適量、排水通暢、管理方便的靈芝大棚,棚內要求地面清潔,牆壁光潔,耐潮濕。靈芝棚的大小視培養料的多少而定,一般建在樹林、房前屋後林陰處,靠近水源的位置最合適。
培養料入棚前菇棚要嚴格消毒,每立方米空間用甲醛5毫升和高錳酸鉀10克密封熏蒸24小時。春種以4~5月最佳,秋種以9~10月最好。
栽配料的製作
栽配料可用棉籽殼77%,麩皮10%,玉米粉10%,糖、磷肥和石膏各1%;或木屑70%,麩皮25%,黃豆粉2%,磷肥1%,石膏1.5%和糖0.5%配製而成。配製時先將棉籽殼、木屑、麩皮、石膏粉等原料拌勻,含水量60%~65%,以用手抓緊時指縫有水溢出但不滴下為好。栽培料拌好後用裝袋機裝袋, 塑膠袋選用15厘米乘以35厘米或17厘米33厘米的聚丙烯或聚乙烯筒裝,每袋裝乾料400~450克。聚乙烯袋採用常壓滅菌10~12小時,聚丙烯塑膠袋採用高壓滅菌2小時,待料冷卻到30℃以下時入無菌室內接種。1瓶麥粒原種可接種栽培料40~45袋,1瓶棉籽殼栽培種可接種栽培料25~35袋。將已接種的菌袋移入消毒好的培養室內,分層排放,每排放6~8層高,排架之間留有人行通道,每周上下翻動一次,確保菌袋溫度均衡,增加袋內氧氣,促進發菌,同時去除有綠霉雜菌感染的菌袋。
發菌階段的管理
靈芝是喜溫型真菌,菌絲生長溫度以26~28℃為最佳,子實體在24~28℃溫度下長勢最好,低於18℃子實體不能正常發育。發菌期間,培養室內溫度保持22~30℃,空氣相對濕度保持50%~60%。每天通風半小時,每隔5~7天菌袋上下翻動1次。當菌絲題發滿料袋溶劑三分之二時,移入培養棚內,鬆開料袋口,用手輕輕一提,留一點縫隙。棚內以散射光為宜,避免強光直射。經25~32天,菌絲便可長滿料袋。個別料袋菌絲髮育不均勻,可挑出單放。
出芝階段的管理
當菌絲長滿料袋後,用刀片把兩端割成5角硬幣大小的圓形口,以利出芝。出芝時棚溫保持在26~30℃,空氣相對濕度提高到90%~95%,並提供散射光和充足氧氣,保持地面存有淺水層,每天上午8時前及下午4時後打開門及通風口換氣,氣溫低時中午12時通風換氣。原基膨大3~5天,逐漸形成菌蓋時,增加噴水保濕,氣溫過高時噴水保濕。
通風不良易出現畸形靈芝,當出現畸芽時要及時割掉。菌蓋逐漸由白色轉淺黃色,由黃色轉為紅褐色,菌蓋邊緣白色基本消失,邊緣變紅,菌蓋開始革質化,背面彈射出紅褐色的霧狀孢子時,表明靈芝子實體已成熟,應及時採收。從割口到採收需40~45天。
採收
靈芝採收前1周停止噴水,關閉通風門口,通道地面鋪上塑料薄膜,以便收集散發的孢子粉。孢子散發後,菌蓋由軟變硬,沒有淺白色邊緣,顏色由淡黃色轉變為紅褐色,不再生長增厚時,即可採收成熟的靈芝。採收靈芝時從柄基部用剪刀切除或用手輕摘,採收後及時陰乾,有條件的烘乾或曬乾至含水量為12%,即為靈芝成品,裝袋,置於乾燥的室內保存或出售。成品以身干、菌蓋肥厚、菌柄粗壯、質堅硬、色紅褐、具漆樣光澤者為佳。
更多靈芝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靈芝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