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鋁箔生產工藝技術的基本情況和差距
2005年末,我國各類鋁箔生產企業共140餘家,估計總的箔材產能85萬噸~90萬噸。全年鋁箔產量62萬噸,其中雙零箔產量在1 1萬噸~1 1.5萬噸之間。出口鋁箔12萬噸,進口6萬噸,表觀消費量約56萬噸,其中約60%用於空調等散熱產品,約18%用於包裝領域,約6%用於電子工業。用於其他領域的約16%。
據宇博智業市場就中心發布的2014-2019年中國鋁箔紙行業市場現狀與投資戰略分析報告分析,儘管自主創新加國外先進技術和裝備的大量引進,使我國的鋁箔加工業無論在裝機水平、生產能力,還是在產品質量方面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總體上看,我國鋁箔加工業的工藝、技術裝備水平仍落後於國際先進水平,低附加值產品多,深加工、高附加值的產品少,企業規模小,技術創新能力不足。突出問題如下:
1.鋁箔工業的產業布局不盡合理。大中型現代化鋁箔廠均建在內地和沿海地區,西部地區僅有西南鋁業集團公司和西北鋁加工廠、新疆眾和鋁業公司等數家企業,鋁箔總生產能力不超過5萬噸/年,僅為全國鋁箔產能的6%左右。
2.我國鋁箔生產企業的生產規模、設備的現代化和自動化水平尚存在差距,產品競爭能力不足。英國的布瑞際諾斯鋁業利用單機架四輥可逆式熱軋機,配備冷軋機和張力矯直機,確保PS版基的質量。其生產的PS鋁板帶,主要供膠片製造行業。而國內企業雖然主機先進,往往配套設備存在瓶頸,即使擁有同樣先進的設備,也難以大量生產如此高附加值的產品。從生產規模、產品質量與技術水平來看,國產鋁箔與國外產品還存在相當大的距離。中國企業的平均產能只有6000噸,而已開發國家的平均產能都在3萬噸左右。國內鋁箔生產裝備控制系統及軋制速度上也有較大差距;同時,鋁箔的厚度、成品率、厚度偏差、針孔數等方面還有待改進。
3.鋁箔毛料的生產工藝技術與國外有很大差異。國外多採用熱軋鋁箔毛料,全世界鑄錠熱軋板帶坯生產能力占板帶坯總生產能力的80% 以上,連續鑄軋板帶坯生產能力占板帶坯總生產能力不足20% ,雖然隨著西南鋁「1+4」熱連軋生產線的投產,使我國錠熱軋板帶坯生產能力大大提高,但我國連續鑄軋和連鑄連軋板帶坯生產能力仍占總板帶生產能力的40%左右。連續鑄軋工藝技術的特點使鋁合金箔材生產受到限制,鋁箔產品的品種大大減少,同時在採用鋁板帶連續鑄軋工藝生產的鋁箔毛料時常會出現黑點、大晶粒和邊部裂紋等質量問題,不適應罐用和中高壓電容器用陽極鋁箔的生產需要。
4.鋁箔產品結構不理想。有些高精鋁箔產品尚需依賴進口,厚度5.5微米的超薄鋁箔國內能少量生產,但成品率極低,6微米厚鋁箔的供貨還不能完全滿足國內市場需求。與國外相比,6微米厚和7微米厚鋁箔的差距主要體現在成品率上,較低的成品率使生產成本上升。
5.鋁箔產品質量不穩定。鋁箔的生產技術要求很高,溶體過濾、除氣、晶體細化等工藝過程決定了毛料的內在質量,冷軋板形、厚度公差以及鋁箔粗、中軋工藝對鋁箔的最終成品率都十分關鍵。國內許多鋁箔企業都不同程度存在著生產工藝不夠穩定現象,也導致鋁箔產品質量的不穩定。
6.技術經濟指標落後。2005年我國的鋁材綜合成品率僅65.8% ,鋁箔的最終成品率更低,比國際先進水平低10%。國產鋁箔的厚度、厚度偏差、單位面積針孔數等指標也均低於國際先進水平。
更多鋁箔紙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鋁箔紙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