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中國農業的生產結構包括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和副業,其中以種植業為主。下面進行農產品行業市場規模分析。
農產品行業分析表示,在國內生鮮市場中,農產品是主要商品之一,消費者對購買的農產品新鮮程度十分重視。在這其中,農產品的物流運輸變得至關重要。農產品運輸要求高,冷鏈物流成為主要方式。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技術進一步融入人們的生活,消費者的生活方式持續演進。對食品質量和種類有更高的標準,有機食品、進口食品和精緻飲食受到追捧。生鮮作為居民日常飲食必需品,消費零售總額十分龐大。
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農產品物流總額已達3.03萬億元,到了2017年中國農產物物流總額增長至3.7萬億元,同比增長2.78%。截止至2018年底中國農產品物流總額達到了3.9萬億元,增長3.5%,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0.4個百分點。近年來,中國農產品物流總額呈逐年遞增趨勢。
2018年,從農產品價格總水平情況看,全年變化呈「V」形走勢,與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波動基本一致。據農業農村部監測,我國「農產品批發價格200指數」最高值為2月份的115.1,最低值為7月份的97.2,1~11月均值為104.4(以2015年為100),同比高4.3個點,預計全年均值比上年高4個點左右,而2017年均值比上一年低5.6個點,價格水平在2017年下跌後溫和恢復。
分品種看,稻穀、小麥最低收購價下調,產量小幅降低,市場化購銷活躍;玉米臨儲糧消化進度超出預期,但庫存依然充足,價格漲中趨穩;大豆及豆油、豆粕在中美經貿摩擦背景下,市場供給仍較為充足,價格沒有出現大漲;豬肉市場受非洲豬瘟影響有限,價格總體波動不大、區域間有所分化;蔬菜春、秋兩季出現部分地區、個別品種價格大跌及滯銷現象,但總體仍符合季節性波動規律。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農產品加工業呈現出了一些新特點,包括中小型企業活力增強、企業效益明顯好轉、進出口總額降幅繼續收窄、區域結構加速調整等。這些新特點對於提高農產品加工企業的生產積極性以及擴大市場規模有積極作用。以上便是農產品行業市場規模分析的所有內容了。
更多農產品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農產品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