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牽引電機行業分析報告 >> 牽引電機市場現狀

牽引電機市場現狀

2018-08-20 09:30:52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牽引電機的類型和規格將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目前,主導市場的是小型低功率應用如電動自行車、電動代步車以及高爾夫球車,占所有售出牽引電機的92%。以下對牽引電機市場現狀分析。

  2005年牽引電機列入綜合統計的32家行業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37.37億元,同比增長74%;工業增加值8.34億元,同比增長69%;出口產值同比增長48%;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0.1%。其中,全國牽引電機龍頭企業,大連日牽電機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61%,出口產值同比增長42%。湘潭市電機車廠全年工業產值同比增長69%;主營業收入同比增長56%。貴州六盤水煤礦機械廠完成工業總產值1.21億元,同比增長54%,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0.1%。四川樂山宇強電機車製造有限公司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29%。

  在我國的能源結構中,動力用煤量最大,占全國用煤消費量的70%,目前,我國電力工業構成中火電占主體,電力用煤消費量約占全國消費量的61%左右,而動力用煤中,電力工業用煤的增長量大而又穩定。因此,對煤炭工業的需求將是長期的、戰略性的。牽引電機發展現狀分析,「九五」期間煤炭生產量已達14億噸,其中一半為國家國有重點煤礦生產,其他為國有地方煤礦和鄉鎮煤礦及個體小煤礦窯生產,工礦電機車的年需求量在500~800台左右。

  由於國家採取保護資源政策,結合國情限制亂采亂挖的小煤窯生產的措施。近年來,國有煤炭工業生產有所復甦,2001年開始走出整體虧損局面,2002年煤炭生產突破13億噸,達到13.8億噸,其中國有重點煤炭生產達7億噸,業內人士分析國有煤礦與國有地方煤礦及鄉鎮煤礦之比為53:20:27。國有煤礦是使用工礦電機車的重要用戶,我國煤炭消費與經濟增長的相關係數為0.72,「十五」期間經濟持續增長會拉動煤炭工業的增長,預計2003年煤炭產量仍將達13.5億噸左右,按理說會拉動對工礦電機車的需要量。

  通過對牽引電機市場現狀分析,牽引電機的類型和規格將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目前,主導市場的是小型低功率應用如電動自行車、電動代步車以及高爾夫球車,占所有售出牽引電機的92%。2011年,全球電動自行車銷售量高達3400萬輛。

  截至2023年,兩輪或類似的小型車輛電機銷售量仍將遠遠超過大型機器電機,占所有售出牽引電機的80%以上。這些小型電機規格為功率250W和扭矩0.2到0.5Nm。用於牽引公共汽車或鏟車的大型電機規格為功率400kW和扭矩6kNm。

  我國牽引電機產業經過40多年的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20多年以來的快速發展,小型牽引電機製造行業開始向規模化、標準化和自動化方向發展,而大中型牽引電機造行業卻向單機容量不斷增大、要求特殊化、多樣化、定製化的方向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新能源的快速發展帶動了牽引電機產業的迅速增長。

  經過多年的發展,國內電機行業已形成一批規模較大的電機企業,這些企業為了應對全球化格局下的市場競爭,逐步由「大而全」向「專業化、集約化」轉變,進一步推動了電機行業中專業化生產模式的發展。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截至2015年6月,我國電機製造業規模以上的企業共有2,685家,總資產規模達到7,288.40億元。

  儘管銷量很大,小型電機僅占一半的牽引電機市場。隨著大型電動汽車對大功率電機需求的增長,截至2023年這個比例將會下降到25%。例如,未來十年,電動汽車對電機的需求量有望增長近六倍,主要源於混合動力車銷量的增長。

  電機作為基礎能量轉換設備,近年保持穩定快速增長,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4 年,我國電機製造企業實現營業收入為7,948.08 億元,實現利潤總額467.9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04%和7.66%。2010 年以來,我國電機製造業收入及利潤複合增長率分別為:11.88%和7.73%。以上對牽引電機市場現狀分析。

更多牽引電機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牽引電機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