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牛黃年需求量約為四百多噸,但天然牛黃加體外培育牛黃僅四噸左右,市占率不超過10%。天然牛黃的膽紅素含量雖高,但個體含量差異極大,也不夠穩定。以下對人工牛黃行業現狀分析。
人工牛黃行業現狀分析,在原料來源、市場准入和價差等因素下,人工牛黃占比仍高達90%以上。人工牛黃行業分析指出,目前我國牛黃市場行業平均市場利潤率在40%左右,其中天然牛黃利潤率較高,一般可以達到95%左右甚至更高,而人工牛黃等由於銷售價格較低,利潤也較低。
2013-2018年中國牛黃市場盈利分析預測
人工牛黃的准入門檻還很低。另一位人工牛黃企業負責人則透露,其此前監管不嚴,獲得批文的人工牛黃批號有20-30家,但其中用於自己生產的人工牛黃廠家只有5-6家,其餘文號大量用於沒有文號的小廠家甚至作坊貼牌銷售,這也是此番加大監管的重要原因。從療效上來看,人工牛黃不如天然牛黃,特別在臨床急重病症中。在這種局面下,介於天然牛黃和人工牛黃之間的產品受到關注。現從八大問題來分析人工牛黃行業現狀。
一、出租出借人工牛黃原料藥生產資質。人工牛黃行業現狀分析,該企業為承包人提供生產廠房和檢驗儀器,承包人負責原輔材料的採購、生產過程管理及成品銷售等。企業按銷售金額的2.5%-3%向承包人收取費用。
二、涉嫌外購人工牛黃貼牌進行銷售。人工牛黃行業現狀分析,人工牛黃原料藥銷售數量、生產數量、以及與原輔料的購進數量不相一致,如2015年1月以來,財務帳顯示銷售此日期後生產的人工牛黃原料藥為45745kg,而相關生產批記錄顯示僅生產32154kg;按企業申報的處方投料,生產上述32154kg人工牛黃需要牛膽粉6854kg,膽酸1926kg,而企業檢驗台帳顯示僅採購牛膽粉3865kg,膽酸1079kg。企業人工牛黃原料藥銷售數量大於生產數量,顯示該企業可能存在外購人工牛黃貼牌的行為。
三、人工牛黃行業現狀分析,該企業《人工牛黃工藝規程》(文件編號:TS-9YL00201-00)中,未明確所用原輔料的來源、前處理方法和保障原輔料質量的措施;未按照人工牛黃工藝規程制定崗位操作規程。
四、未嚴格按照《人工牛黃工藝規程》、人工牛黃藥品註冊申報資料規定的生產工藝生產人工牛黃。人工牛黃行業現狀分析,《人工牛黃工藝規程》、人工牛黃藥品註冊申報資料要求膽紅素、膽酸、牛膽粉、膽固醇、葡萄糖酸鈣稱量前進行粉碎過100目篩操作,球磨時間為5小時,球磨結束過120目篩後混合。實際生產操作中,膽紅素、膽酸、牛膽粉、膽固醇、葡萄糖酸鈣稱量前未進行粉碎過100目篩操作。球磨時間為6小時,球磨後過100目篩,然後再混合。
五、未對部分主要物料供應商進行審計。人工牛黃行業現狀分析,如牛膽粉、膽紅素、膽酸、豬去氧膽酸、葡萄糖酸鈣等主要原材料的部分供應商未進行審計。
六、人工牛黃原料藥及其使用的物料均未建立入庫台帳、出庫台帳、驗收記錄,貨位卡不保存,不能追溯人工牛黃原料藥生產使用的物料的驗收、入庫、出庫,以及物料供應商、生產商、批號、數量等信息。人工牛黃行業現狀分析,不能追溯人工牛黃原料藥的入庫、出庫,以及批號、數量、銷往單位等信息。
七、人工牛黃行業現狀分析,未建立人工牛黃原料藥的發運記錄,未留存藥品銷售憑證,不能從銷售部門追查每批原料藥人工牛黃的銷售情況。
八、人工牛黃行業現狀分析,人工牛黃原料藥批生產記錄中未記錄物料的批號或編號、生產企業或供應商,根據批生產記錄不能追溯物料的來源和流向。
各地人工牛黃生產逐漸增多,配方組成也幾經變更,到1971年初全國牛黃會議時,京、津、滬、穗四市協定了暫時配方,並由北京藥品生物製品檢定所負責進行配方的藥理和臨床工作,當時的暫時配方為膽紅素0.7%,膽酸12.5%,膽鹽4.0%,豬去氧膽酸(熔點150℃)15%,膽固醇2.0%,無機鹽5.0%,澱粉加到100%。同年底,在全國人工牛黃總結工作會議上,會議提出了人工牛黃藥理試驗報告與臨床療效觀察總結,對年初的暫時配方進行審定及協商,人工牛黃行業現狀分析,通過了部頒人工牛黃統一處方,以及人工牛黃中主要原料質量控制。
更多人工牛黃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人工牛黃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