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容器行業分析報告 >> 智能容器發展趨勢

智能容器發展趨勢

2018-07-20 14:15:32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近幾年,我國智能容器已經從簡單的家電、電動工具等應用拓展到智能硬體、汽車電子、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一系列新興領域,智能容器成為21世紀朝陽行業。以下是智能容器發展趨勢分析。

  智能容器集成了現代測控,電力電子,網絡通訊,自動化控制,電力電容器等先進技術。改變了傳統無功補償裝置落後的控制器技術和落後的機械式接觸器或機電一體化開關作為投切電容器的投切技術,改變了傳統無功補償裝置體積龐大和笨重的結構模式,從而使新一代低壓無功補償設備具有補償效果更好,體積更小,功耗更低,價格更廉,節約成本更多,使用更加靈活,維護更加方便,使用壽命更長,可靠性更高的特點,適應了現代電網對無功補償的更高要求。

  智能容器發展趨勢一、開啟智能控制器產業升級

  微控制單元,又稱單片微型計算機或者單片機,是把CPU的頻率與規格做適當縮減,並將內存、計數器、USB、A/D 轉換、UART、PLC、DMA 等周邊接口,甚至 LCD 驅動電路都整合在單一晶片上,形成晶片級的計算機,為不同的應用場合做不同組合控制。諸如手機、PC 外圍、遙控器,至汽車電子、工業上的步進馬達、機器手臂的控制等,都可見到 MCU的身影。電子智能控制器在其內臵的電子設備中扮演著「神經中樞」的角色,隨著設備智能化、個性化、複雜性等需求的提升,智能控制器開始大規模採用微控制器(MCU)晶片來處理日益複雜的感知、計算、傳輸、控制等核心任務。

  與智能容器一樣,物聯網行業的快速發展也是驅動 MCU發展的一大動力,MCU作為物聯網的核心零部件無論是在技術上還是市場規模上都將在萬物互聯時代獲得進一步發展。2015年全球MCU市場產值達159億美元,出貨量達221億顆,而平均每顆售價則是0.72美元。而未來到2020年,MCU 的銷售量仍維持逐年遞、ASP逐年遞減的趨勢,但整體MCU市場規模仍是上揚的。MCU總體銷售額在過去四年中的三年裡面增速減緩,主要是受到價格下滑特別是32位晶片平均價格的下滑影響,相對應的2010~2015ASP的年均複合增速為-7.7%。但是,預計將在2015-2020年間保持穩中有升的趨勢,預計年均增速預計為1.6%,到2020年實現全球209億美元的銷售額。

  智能容器發展趨勢二、用戶群體不斷壯大

  R程式語言,一個GNU項目,用於統計分析、繪圖的語言和操作環境。它提供了廣泛的統計和圖形技術,並可擴展引導,為智能容器起到重要的作用。R語言也可以當作S語言的一種實現。隨著S語言已經成為統計方法研究的首選工具,R也為數據操作、計算和圖形顯示提供了一個可行的開源途徑。R還有另一個優勢是對細節的關注。

  智能容器發展趨勢三、更加智能的市場營銷

  市場營銷是利用大數據的力量革命化的關鍵領域之一,通過梳理大量的數據,企業能夠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準確地針對特定的消費者,將廣告和交易直接發送到潛在消費者的郵箱或家門口。

  隨著越來越多的公司試圖利用自動算法來分類數據以找到潛在的客戶,人工智慧容器領域將受益於行業投資的增加。而實時定位可以為正確使用的公司帶來20%以上的銷售機會,這意味著採用人工智慧容器以獲得十分豐厚的利潤。

  作為科技發展下的產物,人工智慧時代的來臨正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巨大變革。適應時代發展,及時進行戰略布局,才能抓住時代帶來的重大機遇。未來,伴隨人工智慧技術更加成熟,新技術不斷產生,人工智慧將更加普及應用於更多領域。繼續加快人工智慧政策支持,制定產業發展計劃,國內人工智慧產業競爭力將逐步提升。

  綜上所述,智能容器可單台使用,也可多台聯機使用。替代由智能控制器、熔絲、複合開關或機械式接觸器、熱繼電器、低壓電力電容器、指示燈等由導線連接而組成的常規自動無功補償裝置。未來,智能容器產業本身也一直在向著更高性能、更加智能的方向發展。以上是智能容器發展趨勢分析。

更多容器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容器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