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軟體危機的首次爆發,程序開發人員及企業等相關部門人員,對軟體質量也越來越重視,於是一個新興行業也隨著時間緩慢的發展起來。軟體測試就是利用測試工具按照測試方案和流程對產品進行功能和性能測試,甚至需要編寫不同的測試工具,設計和維護測試,對測試方案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和評估。以下對軟體測試研究現狀分析。
2017-2022年中國軟體測試行業發展前景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表明,隨著軟體行業的快速發展,軟體的規模和複雜度也在迅速變大,軟體測試的重要性也越來越強。傳統的手工測試已經不能滿足軟體測試的需要,使用專業的測試工具能夠提高軟體測試的自動化程度。目前,很多的測試工具已經被應用到軟體測試行業。現從五個方向來分析軟體測試研究現狀。
雖然我國軟體行業處於蓬勃發展的階段,但當前大部分軟體企業都處於剛剛起步階段。企業規模不大,企業資金相對緊張,甚至部分企業「有價無市」,還處於「過緊日子」,向上擴張的初級階段。而搞好軟體測試恰恰正是由「溫飽」向「小康」的轉變。軟體質量也是在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需要一定的投入才能有所產出,據測算,一個好的軟體花在測試上的時間基本占據整個開發成本的30%―40%,並且軟體缺陷查找過程遵循2-8定律,即後20%的缺陷需通過80%的測試成本,因而當前軟體產業的不發達導致軟體測試的窘境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
當前,我國很多軟體企業更多關注功能實現,以滿足功能需求為第一己任。有時為了趕項目進度,部分軟體企業甚至直接忽視軟體測試環節,僅通過程式設計師開發階段的單元測試,集成測試及功能驗證測試的通過就作為軟體上線的依據。部分軟體項目的失敗正式源於對於軟體測試重要性的認識不足所導致。然而,從軟體工程的角度來看,無論是經典的瀑布模型,全過程管理模型還是最新的敏捷過程模型scrum模型,開發驗證環節都是軟體開發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貫穿於軟體開發的全過程。部分企業認為,軟體測試是一個影響開發進度,浪費企業資源的吃力不討好的產物,熟不知,軟體測試是控制軟體產品質量的重要手段,是控制成本的關鍵。
部分軟體企業的項目經理並沒有項目開發的經驗,並不能夠很好的組織相關軟體測試工作,還有部分管理者雖然提出了相關保證軟體產品質量的要求及口號,但是當需要在軟體測試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之時,亦或是在軟體開發進度與軟體測試存在衝突之時,往往對軟體測試投入極少,以犧牲軟體測試為代價,換取軟體開發進度,對最後軟體質量的影響不言而喻。
目前,國內軟體企業能達到ISO:9001和CMMI(能力成熟度模型)3級以上的高級認證的相對較少,甚至部分申評成功的企業,只是將此作為營銷的籌碼。在日後的軟體開發過程中,因相關質量控制體系實行起來較為繁瑣,將會浪費許多時間及人力及財力,施行的企業寥寥無幾。目前,國內軟體產品質量監控體系和執行標準都是較為模糊的,軟體提供商的質量承諾,既沒有相應機構的監督,也沒有第三方來嚴格論證,給中國軟體產業提供了滋生不求質量的溫床,成為軟體測試研究現狀快速發展的瓶頸。
據軟體測試研究現狀測算,目前在國內120萬軟體從業人員中,真正能擔當軟體測試職位的不超過5萬,而目前高等教育中專業的軟體測試教育近於空白,獨立開設軟體測試課程的高校非常少,這就形成測試人才緊缺、需求不斷增大的現象。目前國內軟體測試的人才需求缺口超過20萬人。此外,當前我國軟體測試仍然以手工測試為主,屬於勞動密集型的手工測試增加了項目人力成本和溝通成本、低效率以及高差錯率。隨著目前軟體規模不斷擴大,用戶對軟體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缺乏自動化測試及管理的能力,也是影響軟體產業發展的又一關鍵因素。
在軟體大範圍開發的情況下,軟體測試管理事情也面對較大的事情量與技術難題。據美國質量保證研究所相關數據研究發明,相比編碼前的缺陷修改,軟體編碼完成後修改此中缺陷所涉及的本錢將進步10倍左右,若產物處於交付狀態並需舉行修改將為交付前缺陷修改本錢10倍左右,充實闡明以過程為底子的軟體測試管理的重要性,這就要求測試事情管理不停增強,引用先輩的技術本領,保證軟體質量的進步。
更多軟體測試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軟體測試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