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球殺蟲劑銷售額連續下滑,2017 年農化市場景氣復甦, 全球殺蟲劑銷售額達到 97.3 億美元,與 2016 年基本持平。下面進行殺蟲劑行業發展環境分析。
殺蟲劑行業分析表示,中國農藥使用結構有待優化。目前全球農藥使用結構中,除草劑、殺蟲劑、殺菌劑的占比分別約為 46%、 24%、 25%。相比之下, 我國殺蟲劑使用比例過高,約為 42%,而除草劑使用比例僅為 21%。
農業部發布《到 2020年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 為加速實現目標,從使用占比最高的殺蟲劑入手, 著重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無污染的新型、綠色殺蟲劑, 可有效減少殺蟲劑用量,降低我國殺蟲劑使用占比,優化農藥產業結構。
2012-2016 年我國殺蟲劑原藥產量逐年下降,這一方面是由於糧價走低,農藥內需下滑較明顯,且出口發展較平緩,需求不旺;另一方面是由於供給側改革推進農藥結構性調整,落後產能出清,環保高壓下企業生產成本明顯增加,有效供給縮減。但隨著 2017 年農藥行業的復甦,我國殺蟲劑原藥產量底部回升,達到 59.7萬噸,同比增長 10.5%。
近年來,受益於農藥市場景氣回升及海外農化巨頭補庫,我國殺蟲劑原藥出口量穩步上升。 2017 年,殺蟲劑出口量提升至 22.6 萬噸,同比增長 13.0%,同期我國殺蟲劑出口占比為 37.8%。
目前,國內約有 2 萬個農藥產品獲得登記,而其中不同的有效成分僅為 600 多種,其餘一萬九千多個農藥產品多為同質產品。同時,國內農藥製劑劑型加工水平也有待提高。由於國內農藥製劑企業在劑型開發上的投入遠低於國外農藥巨頭,導致我國農藥製劑劑型加工水平較低。
目前,我國農藥生產企業呈現多而分散、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的特點,特別是眾多小企業在生產過程的物耗和能耗較大,未能形成規模經濟優勢,造成環境污染監控存在一定的難度。
隨著行業競爭的加劇以及環保力度的加大,我國農藥產業正進入一個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的新時期,行業整合向集約化、規模化方向發展,大型企業以及區域性的龍頭企業將在未來的兼併整合中贏得加快發展的機遇,一批具有規模、技術、市場和品牌優勢的農藥企業迅速發展起來。以上便是殺蟲劑行業發展環境分析的所有內容了。
更多殺蟲劑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殺蟲劑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