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生態景觀建設行業的發展與城市建設緊密相關,主要為城市綠化與園林建設。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進一步提高,生態環保意識逐漸增強,涉及濕地修復、水環境治理、礦山生態修復等建設內容的項目逐漸增多,生態景觀建設從著重景觀向注重生態功能恢復、生物物種多樣性、自然資源保護與節能高效應用等方面發展。以下對生態景觀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2017-2022年生態觀光特色農業園市場行情監測及投資可行性研究報告表明,景觀建設是指在一定的地域範圍內,運用藝術手段和工程技術,通過改造地形、種植樹木花草、營造建築和布置園路等途徑創作而成的優美的自然環境和遊憩境域。
城市園林景觀要素包括自然景觀要素和人工景觀要素。其中自然景觀要素主要是指自然風景,如大小山丘、古樹名木、石頭、河流、湖泊、海洋等。人工景觀要素主要有文物古蹟、文化遺址、園林綠化、藝術小品、商貿集市、建構築物、廣場等。這些景觀要素為創造高質量的城市空間環境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但是要形成獨具特色的城市景觀,必須對各種景觀要素進行系統組織,並且結合風水使其形成完整和諧的景觀體系,有序的空間形態。
目前我國景觀設計行業普遍存在以下幾點問題:景觀設計陷入誤區;景觀建設項目僅僅停留在表面形式上,照抄照搬國外的形式;新技術的應用使得景觀設計標準化、雷同化。
當代景觀設計發展的多元化是世界性、全球化的進程使全世界共享經濟技術進步的成果,也使各個國家和地區更注重自己獨有的地域文化特徵。具體來看,未來景觀設計會出現以下趨勢:生態主義融會於景觀設計;注入自然、人文特徵;立足於本;運用現代的新技術和新材料;追求形式和功能的平衡;融入藝術。
鑑於園林綠化在城市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政府對城市園林綠化的投入金額一直維持在較高水平。近年來,受到我國城鎮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增速下滑影響,2015年,我國城市園林綠化固定資產投資額仍然達到2,075.40億元。
我國目前的景觀設計主要涉及社區、商業綜合體、市政及公共空間和旅遊度假等四大大細分領域。從整個行業來看,下游企業各級政府及公共機構和房地產開發商決定了整個行業的需求,市場容量與四大領域的投資建設規模緊密相關。
城市規劃與景觀設計服務隨著人們對城市「宜居性」要求的提高而逐步發展成熟,城市工作要把創造優良人居環境作為中心目標,努力把城市建設成為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家園。城市規劃與景觀設計在發展過程中,在多個銜接的業務節點中相互作用,互為影響。從宏觀用地規劃到具體微觀設計,形成了有機的鏈條式服務,確保項目的可實施性。
更多生態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生態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