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經過幾十年得發展,生態食品已經走進千家萬戶,深受消費者得喜愛,有條件得家庭基本都會選擇生態食品。我國生態食品已分級生產A級和AA級。
早在1990年,我國農業部就根據農業發展形式啟動了生態食品管理辦法。經過30多年的發展,我國生態食品事業蓬勃發展,已經基本形成了體系完整、整體推進、規範運行的生態食品現狀。
近年來,我國生態食品行業有效用標單位數量逐年增加,2020年我國生態食品行業共有有效用標單位19321家,較2019年增加了3337家,同比增長20.9%。 2020年安徽有效用標綠色食品單位數量達1973家,全國排名第一;山東有效用標綠色食品單位數量為1702家,全國排名第二;江蘇有效用標綠色食品單位數量為1693家,全國排名第三。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全國生態食品企業23493家,產品51071個,同比分別增長29.9%和28.3%。全國累計創建729個生態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和36個綠色食品一二三融合發展園區。
在產品結構中,2021年我國生態食品產品中,農林及加工產品數量最多,達到28726個,占比達到79.04%;其次是飲品類產品,共有3320個,占比為9.13%;然後是畜禽類產品,共1741個,占比4.79%。
在市場規模中,我國生態食品國內銷售規模整體呈增長趨勢,2013年-2020年銷售規模從3625.2億元增長至4557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4.68%;2021年我國生態食品國內銷售規模達到4656.6億元,同比增長2.19%。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觀念的轉變,以及環境污染和資源破壞問題的日益嚴峻,有利於人們健康的無污染、安全、優質營養的綠色食品已成為時尚,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開發生態食品已具備了深厚的市場消費基礎。
未來,生態食品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開發潛力都十分巨大,它是集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於一體的特殊產業,有極大的經濟發展空間。目前,休閒食品尤其是生態休閒食品進入不斷改進和創新的發展新階段。近年來我國生態休閒食品市場迅速發展,在我國食品市場的地位日益重要。
綜合來看,隨著大家對自身健康越來越重視下,許多有打農藥得食品將逐漸被市場淘汰,預計我國生態食品市場規模將大幅度提升。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民以食為天,我國居民對於食品可食用標準是逐年提高的,預計生態食品行業將迅速發展,以下是2022年生態食品行業政策及環境。
生態食品,是指產自優良生態環境、按照生態食品標準生產、實行全程質量控制並獲得生態食品標誌使用權的安全、優質食用農產品及相關產品。為了和一般的普通食品區別開,生態食品有統一的標誌。綠色食品標誌有特定圖形。
自2004年以來,我國中央一號文件8次提出要積極發展生態食品的重要內容。生態食品行業政策及環境指出,202021年提出:「大力發展緊缺和綠色優質農產品生產,推進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
加快現代農業發展,創新機制方法,提高農業標準化意識。利用農資下鄉、食品安全周、生態食品宣傳月等活動,深入鄉村、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農業標準化知識現場宣傳普及活動,營造農業標準化安全氛圍,提高農民農業標準化意識。印製農藥安全使用手冊、圖冊、技術規程,發放到種養殖戶手中,從而強化農戶參與標準化生產的意識。或者利用媒體網絡、微信公眾號、抖音平台等,通過視頻教學與視頻解答,讓老百姓可以隨時方便地了解查看農業標準化技術流程,切實解決農業標準化推廣的問題與難題。
規範生態食品標誌許可現場檢查,強化生產過程和生產記錄的檢查和審核,嚴格產地環境、農業投入品使用、生產過程標準化等關鍵因素的審核,將制度落實、投入品管理、科學用藥、減量施肥作為重點,切實保護生態環境。嚴格審查許可申報主體資質、生產過程控制能力和農業投入品使用情況,對現場檢查和申報材料審核中發現的問題,書面通知合作社與企業按時整改,努力提高許可合格率。
根據生態食品管理辦法,加強生態食品企業內檢員培訓,提升內檢員的素質,規範和落實質量控制體系、規章制度,嚴格產品自檢和追溯,不斷提高生態食品許可的有效性和公信力。生態食品行業政策及環境指出,開展生態食品專項執法檢查,對獲證單位生產過程、檔案記錄、標誌使用及農業投入品控制等方面現場檢查,查處違法違規行為,維護生態食品標誌的權威性。
組織生態食品企業參加綠博會、農洽會、農展會等,加大生態食品品牌培育力度,提升市場的競爭力,擴大品牌的影響力,真正把生態食品企業品牌樹起來、壯起來、強起來。
未來,我國生態食品必將以嚴格的標準體系為基礎,高質量推進生態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大力提升品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顯著增強生態食品品牌核心競爭力。
通過上述分析,在一系列行業相關政策的扶持下,我國生態食品行業規模將大幅上升,預計生態食品企業數量也會越來越多。
以上就是2022年生態食品行業政策及環境的大致介紹了,需進一步了解更多相關行業資訊可點擊中國報告大廳進行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