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園是指在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思想指導下,針對城市化進程中導致的環境質量下降的問題,強調綠地對城市的滲透力和系統性,運用生物學、生態學規律建立綠色走廊,並以此引導城市的空間布局的集自然-人文於一體的園林地帶。以下是生態園市場分析: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在中國北方湧現一股採摘農業的觀光熱潮,人們駕車來到農業溫室採摘新鮮的蔬菜和水 果,中午順便在溫室附近就餐,並逐漸形成了一種固定的餐飲模式。不久以後,第一個生態園餐飲雛形項目出現在吉林省長春市。
這是一個占地1000平米左右的生態採摘園,裡面包括多個採摘溫室和一個獨立的酒店,這樣一個不大的生態餐飲項目,僅在第一年盈利便超過了一千萬,投資回報率遠超100%,霎時在中國東北部掀起了一股投資浪潮。隨著時間的發展,這種餐飲模式從小型溫室發展成大型連棟溫室,原本獨立的酒店也逐漸被容納在其中,植物也從原本的農作物演變成後來的熱帶觀賞植物,這樣才形成真正意義上的生態園餐飲。
當時這種生態餐飲在中國北方取得非常好的經濟收益:北方因為氣候原因,城市綠化面積小,四季冷暖分明,植被觀賞期都比較短,無法形成一個長期穩定的綠色自然環境,但生態園卻為人們創造了一個這樣的自然空間。因為自然因素,生態園在北方發展起來,形成了特色的餐飲模式
但生態園的發展並非在此止步,隨著生態園逐漸完善,除了自然特色以外,生態餐飲產業逐步發展出它的藝術特色:造園藝術被容納其中——亭台樓閣,古木繁花,中國古典園林藝術讓生態園再次煥發活力,也為投資者迎來大批的客人。正是這種獨特的藝術性,讓生態園走出地域性發展的限制,在南方也開始遍地生花。
生態園市場分析顯示,生態園區別於傳統餐飲的自然特性以及藝術特性讓生態餐飲開始占領全國市場,一度掀起了全國的投資熱潮,在江浙地區、荊湘地區、山東山西、西北地區、東北地區以及中原腹地,生態園逐漸發展起來,作為一種特色的餐飲模式,生態園走向成熟。
隨著這個產業在不斷擴大,生態園也逐漸出現了一些問題,其中一些行業人士開始深入思考它的未來發展,並提出了新型的改革模式,比如花園式酒店等,其中涵蓋面主要包括法律法規、藝術延展性、文化等,藉此來推動整個產業的健康合理髮展。
生態園市場分析指出,國內生態園項目主要有四大類。
一種以農家樂為經營模式,突出民俗特點,更加生活化。此類型生態園占據較大比重,主要藉助當地特色農產品、果產品等,在花期、採收期開展觀光採摘活動。生態園內修建民居或簡易餐飲休閒設施,滿足遊客基本需求。
二是與高檔酒店經營結合,走高端路線。
三是主題公園結合的經營模式,主題公園式生態園的開發與其他形式的主題公園的開發具有極大的相似性,只是其主題吸引物有一些差別,所以主題公園式生態園的開發可以借鑑其他主題公園開發的成功經驗,並突出其核心吸引物特色。
四是高新科技生態園主要是利用科技來使得生態園具有吸引力,因此一定要展示出科技在生態園中的魅力,不僅要起到科技農業示範效應,更要發揮其推廣作用,從而吸引更多的遊客。
五是根據原生型生態園的資源依託、客源需求等狀況,總結出其開發模式為「四化」一體,全方位的開發模式,所謂「四化」一體,即產品組合要求多樣化,發展核心要明確化,場地選擇要科學化,開發方式要先進化。
不論哪種類型的生態園,建設之初都要有統一規劃,建成後才會讓人感覺是經過精心設計策劃,而不是隨意自發興建。而這也就對政府、開發商的建設意識和層次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經過系統策劃,圍繞一個理念開展各項建設,乃至細節處理,才能使生態園更有特點,形成吸引力。規劃設計之前,要充分了解當地風土民情、文化特色、建築風格、自然風貌、風景故事,圍繞場地周邊的古建、老街巷等要素因地制宜做方案。
更多生態園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生態園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