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園是指在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思想指導下,針對城市化進程中導致的環境質量下降的問題,強調綠地對城市的滲透力和系統性,運用生物學、生態學規律建立綠色走廊,並以此引導城市的空間布局的集自然-人文於一體的園林地帶。隨著鄉村旅遊熱近年的迅速升溫,各種旅遊產業項目下鄉生根成為地方政府拉動財政收入,增加農民收入的新興經濟增長點。以下對生態園市場規模分析。
文化生態園分為水文化生態區,包括水文化展示區,濕地中的休閒科普區,海綿城市,以及水自淨化體系;歷史文化博覽匯,包括新奇水文化博物館,工業文化體驗中心,煙囪上的城市表情,以及廢棄清水池裡生長的藝術空間;文創產業示範基地,包括創客辦公建築空間和創客文化大客廳;綠色科技試驗場;運動活力嘉年華,包括全齡化的活動場地,生態活力廣場,以及樹梢上的森林橋;藝術時尚生活秀,包括水庫掩體下的藝術設計中心以及戶外工業雕塑藝術盛宴。
目前,全國休閒農業特色農戶(農家樂)己發展至150多萬家,具有一定規模的休閒農業園區發展至12000多家,直接從業人員近300萬人,年接待遊客7億人次,年經營收入達900億元左右。2017-2022年生態觀光特色農業園市場行情監測及投資可行性研究報告表明,休閒農業產業幾乎各縣都有,在東部沿海城市郊區尤為多見。僅紹興一縣,休閒農園到2007年就有 48家,其中從投資規劃看,100元萬以下的7家,占15.2%,101萬~500萬的23家,占50.0%,500萬~1000萬的8家,占 17.4%,1000萬以上8家,占17.4%。從經營面積看,23.2hm2以上的有20家,最大的達280hrn2;從實際投入看,已經有資金投資的占總數的3.5%,其中投資100萬以下的27家,占58.7%,投入101萬~500萬的l5家,占32.6%,500萬~1000萬的1家,占 2.2%。
當前,我國已經進入經濟發展新常態階段,環境嚴格管制也開始常態化,再加上嚴峻的國際形勢,我國工業發展面臨著巨大的不確定性和衰退風險。在這種情形下,先前以問題導向的環境管理模式可能難以達到政策效果甚至可能誤導發展,因此訴諸於戰略導向的環境管治模式就成為關鍵選擇。在這種發展背景下,工業園區應該繼續秉承政策先行區的角色,成為踐行生態文明和可持續轉型的先行區。
在設計中,將尊重場地本身良好的生態體系,結合海綿城市收蓄用。建築密度較高區域,屋面排水至市政管網;低密度建築區域,屋面排水至建築周邊雨水花園,淨化後補充地下水;道路兩側設置植草溝,收集地表徑流,引導、淨化雨水,並將雨水引導至沉澱地、滲透草坪等區域;利用原有地形及沉澱池,設置雨水花園;停車場、市民廣場、活動場地等區域使用透水材料。
注意對原生植物群落的保護,植入少量建築,形成建築組團,修復建築拆除區域生態,使建築空間與綠化空間融合;利用周邊綠化圍合空間,形成森林中的電影院;植入活動功能場地,形成對外開放的城市界面;維持保護原有植物群落,打造零排放的自然淨化生態園區。
更多生態園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生態園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