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網應用領域遍布工業、農業、科技、國防。上至科技尖端,高新產業,下至衣食住行,文化生活,與國民經濟同步發展,與國計民生休戚相關。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絲網生產國,我國的絲網生產基地是河北安平。2016年河北安平絲網產業發展態勢分析內容如下。
去年以來,安平縣把加快新型工業化作為縣域經濟增比進位的突破口,著力推動絲網產業高端躍進、綠色崛起。絲網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顯示,去年,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30個,預計固定資產投資完成91.2億元,同比增長18%。
精準扶優劣汰。安平縣大力實施「龍騰計劃」,篩選10家龍頭企業進行重點扶持,京凱科技準備在新三板上市,捷通公司、英凱模等企業進一步做大做強,成為產業發展的「領跑者」,帶動了全縣絲網產業的轉型升級。他們還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的理念,著力推進絲網產業綠色發展,實施嚴格的環境影響評價和排污總量控制制度,抓好現有鍍鋅工業園區的改造提升,加快鍍鋅集控產業園區建設,淘汰落後工藝和過剩產能,大力推廣應用先進工藝技術及天然氣、生物燃料等,實現工業煙塵、粉塵污染零排放。安平縣重點整治拔絲、鍍鋅、浸塑等行業,關停整頓相關企業552家。
精準項目帶動。安平縣著眼於打造京津產業的承載區、轉型升級的先導區、「三區同建」的示範區、安饒深經濟協作的核心區,不斷完善提升開發區各項基礎設施和管理服務水平。目前,入駐的63個億元大項目,48個投產達效。其中在建的安德森智能家居項目,帶動了北京漢能光伏等5家電子科技企業簽約落地,將形成1平方公里的智能產業園,為全縣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他們先後引進中航集團、中鐵集團、中國電子等一批投資10億元以上的重大項目。他們還將網際網路元素與現代服務業銜接,打造了「中國絲網合伙人」,藉助大數據平台,推動聚成國際物流向智能物流園轉型。
精準創新提升。安平縣堅持走創新驅動之路,推進機器換人、產品換代、製造換法,大力實施全球頂端設備採購計劃,先後從德國、瑞士等國家引進價值10億多元的先進設備346台(套),提升了裝備水平。他們還深入推進「藍火計劃」,借智京津、協同創新,研發「四新」產品76項,授權專利124項,居全省先進行列。為大力提升「安網」集體商標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他們引導企業創建自主品牌,目前,安平縣擁有省市以上商標品牌94件,其中經濟開發區成為「河北品牌建設示範單位」。安平縣還加快推進省級質檢中心升級為國家級實驗室,先後參與20多項國家和行業標準制定,增強了絲網行業的話語權。
安平縣大力推動傳統絲網產業實現現代化騰飛發展,依託電子商務新手段,建成了絲網產業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市場交易平台和世界絲網總部基地、電子商務創業基地,改造建設了「中國搜絲網」「旺達物流網」兩大電子商務平台,精心打造「網上絲網商貿城」,全縣應用網際網路的絲網企業達1.2萬家,產品出口190多個國家和地區。同時結合「物聯網」的理念,引領企業生產設備更新換代,該縣對引進國外先進設備的企業,給予設備價格5%-10%的資金補貼。目前,安平絲網生產設備的數位化水平已達到45%以上,全縣網絡貿易額占到了絲網銷售收入的80%以上。
為有效解決企業發展的人才瓶頸,安平縣搭建了人才網站《中國佳才網》招聘人才,與省內各大專院校開展合作,每月定期舉辦「跨區域大型人才就業招聘會」,累計為1456家企業招聘人才4853人。同時先後與河北大學、河北農業大學等12所省內外高校簽署人才戰略合作協議並掛牌成立了「大學生實踐實訓基地」,為企業引進人才、借智發展搭建了一條穩定便捷的通道。截至目前,已培訓大學生2000餘名,為絲網產業輸送人才503名。同時聘請高校中具有豐富實戰經驗的教授、專家對企業貿易人員進行系統化、專業化、案例化的電子商務實戰技能培訓,為企業培養外貿人才3800餘人。開展各類絲網知識培訓56期、企業培訓67期、信息技術和電子商務推介會28期,共計培訓達3萬多人次。
更多絲網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絲網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