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散補償光纖(DCF,Dispersion Compensating Fiber)是具有大的負色散光纖。光纖接入技術、光波分復用技術以及光弧子通信技術作為色散補償光纖通信的主要技術,它們共同支撐了如今的光纖通信系統。以下是色散補償光纖市場現狀分析。
色散補償光纖是針對現已鋪設的G652標準單模光纖而設計的一種新型單模光纖。不同的光分量(不同的模式或不同的頻率等)通常以不同的速度在光纖中傳輸,色散是光纖的一種重要的光學特性,色散引起光脈衝的展寬、嚴重限制了光纖的傳輸容量及帶寬。對於多模光纖,起主要作用的色散機理是模式色散或稱模間色散(即不同的模以不同的速度傳輸引起的色散)。
20世紀90年代初,為了解決由標準單模光纖組成的2.5Gbit/s´8波分復用系統在波長1550nm處存在比較大色散的問題,光纖製造廠家通過增加光纖的波導負色散來抵消光纖的材料正色散方法,研製出了在1550nm波長具有較大負色散的光纖,稱之為色散補償光纖。該光纖的設計指導思想是利用色散補償光纖在1550nm波長的大的負色散,補償標準單模光纖在1550nm波長由於長度增加所積累的大的正色散。優質色散補償光纖在1550nm波長的負色散值可達−80~−150ps/(nm·km)。一般1km色散補償光纖可以補償4~8km標準單模光纖的色散。但是,色散的補償本身具有比較大的衰減,需要採用光放大器來彌補色散補償光纖的光損失。
從三點來看色散補償光纖市場現狀:
1、向超高速方向發展。傳統的光纖通信技術的發展主要是按照電時分復用的方式發展,傳輸速率若是提高,傳輸的成本會大幅度的降低,所以高速率的傳輸系統所帶來的經濟效益也是非常明顯的,這也就促使了我國光纖通信傳輸系統的速率多年以來一直保持持續增長的發展趨勢。目前階段,我國實用的傳輸系統已經發展到了10Gbps,傳輸速率也在向著更高的速率進行發展。高速傳輸系統的應用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信息傳輸速率的容量,也拓展了多種多樣的新業務,為我國的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條件。
2、向超大容量發展。採用電時分復用的傳輸系統的容量擴展已經基本達到了極限,存在著大量的傳輸資源需要進行開發。波分復用的發展思路仍舊是我國今後光纖通信技術的主要發展方向,主要是因為波分復用系統具備許多優點,最為明顯的就是能夠更好的利用光纖寬帶的資源,擴大傳輸容量。採用超大容量的長途傳輸可以節省大量的傳輸設備,能夠大幅度降低傳輸的成本,因為其具備更好的經濟效益以及發展空間,必然會成為我國光纖通信技術的主要發展方向。
3、向光聯網方向發展。波分復用系統雖然具備非常大的傳輸容量,但是仍舊以點到點的通信系統為主,所以並不具備靈活的聯網能力。若是在傳輸光路方面能夠實現較差連接的功能,就可以實現光聯網。按照這個發展思路,交叉間接設備已經研製成功並投入使用。光聯網可以構建大容量的光網絡,以此來增加網絡的節點數,能夠更好地增強網絡的延伸性,實現更加靈活的重構,這樣能夠更好的實現網絡的透明傳輸也可以具備更強的兼容性。光聯網技術必然會成為繼電聯網之後的主要發展方向。
綜上所述,我國目前的傳輸網規模已進入世界先進行列。所以色散補償光纖通信一直是我國信息傳達的主要方式,因為色散補償光纖通信不僅滿足國內的網絡需求同時還能滿足國際間的網絡需求。面對科技水平日益提升的今天,色散補償光纖技術也會不斷的進行完善,從而為人們帶來更加便捷的溝通方式,提供更加優質的交流平台。以上是色散補償光纖市場現狀分析。
更多色散補償光纖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色散補償光纖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