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色散補償光纖行業分析報告 >> 色散補償光纖市場現狀

色散補償光纖市場現狀

2018-08-03 11:38:41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我國光纖產量在全球的占比持續提升,2016年占比已經超過60%;從出口來看,我國光纖出口比例2012 年開始大幅下降,2015年出口已經下降到6%以下。以下對色散補償光纖市場現狀分析。

  20世紀90年代初,為了解決由標準單模光纖組成的2.5Gbit/s´8波分復用系統在波長1550nm處存在比較大色散的問題,光纖製造廠家通過增加光纖的波導負色散來抵消光纖的材料正色散方法,研製出了在1550nm波長具有較大負色散的光纖,稱之為色散補償光纖。該光纖的設計指導思想是利用色散補償光纖在1550nm波長的大的負色散,補償標準單模光纖在1550nm波長由於長度增加所積累的大的正色散。優質色散補償光纖在1550nm波長的負色散值可達−80~−150ps/(nm·km)。一般1km色散補償光纖可以補償4~8km標準單模光纖的色散。但是,色散的補償本身具有比較大的衰減,需要採用光放大器來彌補色散補償光纖的光損失。

  長期來看,在新一輪5G移動通信投資之前,固網寬帶接入將實現從100M到500M、1000M的飛躍,以建設千兆寬帶到戶為目標的新一代FTTH網絡建設有望成為引領光通信產業未來一兩年發展新的市場引擎,同時今天的NG-PON部署直接也是為5G移動通信的承載網做準備。

  2010 年以來,國內光纜線路長度保持 20%左右的複合增長率。2017 年第三季度末,光纜總長度已達 3606 萬公里,相比 2016 年增幅已達 19%,全年增速預計超 過 20%,為 5G 到來做好傳輸網建設提速準備。其中長途光纜和本地網中繼光纜 穩定增長,接入網以每年 120%以上的複合增長率高速增長。

  近幾年來,我國光纖產量在全球的占比持續提升,2016 年占比已經超過 60%;從 出口來看,我國光纖出口比例 2012 年開始大幅下降,2015 年出口已經下降到 6% 以下,國內光纖需求持續增長,我國成為了全球光纖產能、產量和需求最大的國家。2017 年 11 月移動開啟了半年光纜產品集采,集采量規模折合 1.1 億芯公里, 大超預期,推動光纖景氣度持續走高。

  目前已有的DCF大致可分成兩類:一類是基於基模設計的光纖,即使纖芯具有高相對摺射率差Δ和採用多包層結構,以便增加基模的負波導色散;另一類是基於高階模設計的光纖,即使光纖處於雙模(LP01、LP11)同時傳輸的狀態,利用接近截止波長處工作的LP11模產生很高的負色散。雙模DCF的色散補償特性很理想,而且有潛在的高效率,但在實施補償過程中需要額外的器件,如模間轉換器和偏振旋轉器等,因此目前尚未向實用化方向發展。

  通過對色散補償光纖市場現狀分析,國內光纖光纜廠商從多年前 200 多家減少至不足 30 家,具備「棒纖纜」全產業鏈能力的公司競爭 力不斷增強,行業集中度趨勢明顯。光棒市場份額方面,長飛、亨通、中天、富通和烽火前五家廠 商的市場份額總和已達 93%。

  國內光纖光纜廠商從多年前 200 多家減少至不足 30 家,具備「棒纖纜」全產業鏈能力的公司競爭 力不斷增強,行業集中度趨勢明顯。色散補償光纖市場前景分析,光棒市場份額方面,長飛、亨通、中天、富通和烽火前五家廠 商的市場份額總和已達 93%。

  色散補償光纖市場現狀統計數據分析,光纖預製棒曾一直依賴國外進口,日本是我國最主要的光纖預製棒進口對象。自2005年以來,我國光纖預製棒進口量占比逐年降低,至2016年光纖預製棒的供應已經基本上能實現自產,2016年國內光棒總需求780 噸左右,自產光棒約5600噸,國內產量占比已經超過 70%。

  綜上所述,色散補償模塊光纖的市場份額將有史以來首次超過基於DCM纖的色散補償產品。未來,亞太地區將成全球色散補償模塊最大消費市場。筆者相信我國及亞太地區的色散補償光纖市場規模也將進一步擴大。以上對色散補償光纖市場現狀分析。

更多色散補償光纖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色散補償光纖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