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相關政策的帶動下,近年來國內塑料管材業發展呈現強勁增長態勢,成為國內塑料加工業的主力軍。據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統計,目前中國塑料管材市場的年增長率達15%,居世界首位。
我國塑料管材生產企業數量雖多,但大多數企業年生產能力在5000噸以下,而國外塑料管材生產企業生產經濟規模年產量在2萬噸以上,並且管材、管件生產能力配比不合理。
目前,管材與管件生產能力配比約為15:1,與正常應用配比8:1相去甚遠,管件的品種也少。另外由於塑料管材主要用於通信、建築、供氣、給水、排水等基礎建設領域,工程實施周期長導致貨款結算時間較長,占用流動資金大,要求生產企業資金雄厚。
我國的塑料管材行業技術水平與已開發國家相比較弱,科研力量、經費投入等與需求尚有差距。特別是在塑料管材加工設備、模具的質量、自動化程度及保證生產的連續性、製品質量、擠出量等方面,與已開發國家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國際市場競爭力不強。
巨大的市場容量和較低的准入門檻,使塑料管材在過去的幾年中,一直是國內各方投資的熱點項目。由於當時投資盲目,低端產品產能過剩,其惡性效應已開始顯現。
國內塑料管材生產企業已進入微利時代,為贏得持續穩定的發展空間,企業應儘快樹立品牌形象。大型企業可通過優化生產管理能力,消化原材料漲價引起的成本上升,對於中小企業,可以通過集中採購原料來降代生產成本。
以市場占有量最大的聚氯乙烯管材企業為例,目前產品仍集中在城鄉供排水管及管件、雨水排水管及管件上,導致其市場容量趨於飽和,加大了該產品領域的競爭激烈強度。
為爭奪市場,一些企業採用價格驅動策略,特別是一些小企業以低劣產品進行低價傾銷,價格戰愈演愈烈,處於惡性價格競爭的局面。
產品科技含量低、品種單一的聚氯乙烯管材企業原來的競爭優勢是價格較聚乙烯、聚丙烯管材低,而原料上漲使其處於被動局面,為競爭者提供了入口。
異軍突起的聚乙烯管材市場應用除了原來的燃氣管、供暖管等,近年來也開始進入城鄉供排水管及管件市場。而且,聚乙烯樹脂的漲價幅度要小於聚氯乙烯,生產成本壓力不大,又沒有禁鉛問題,更增添了競爭優勢,可以說聚氯乙烯管材企業目前處於內憂外患的境地。
更多塑料管材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塑料管材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