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報告 >> 石油天然氣 >> 2025年石油天然氣精選報告報告

精選報告

兩桶油部署2017年工作:持續推進混合改革

  2017年1月15日,中石油集團2017年工作會議在河北廊坊開幕,部署2017年重點任務。同時,媒體記者還了解到,1月16日,中石化也在京召開工作會議,總結2016年工作,分析面臨的形勢,部署2017年工作。

  中石油董事長王宜林指出,2017年公司認真貫徹中央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等決策部署,堅持問題導向、試點先行,堅持重點突破、協調推進,適時推出新的改革舉措,充分激發和調動各方面積極性。一要穩步推進管理體制改革。二要持續推進業務整合重組和混合所有制改革。三要加快推進市場化機制改革。四要有序推進三項制度改革。五要紮實推進礦區業務改革。六要積極推進黨建制度和監督機制改革。

兩桶油部署2017年工作:持續推進混合改革

  實際上,2016年年底,中石油已出台混改方案。

  去年12月20日,中石油審議並原則通過《集團公司市場化改革指導意見》、《集團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指導意見》。

  其中,《集團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指導意見》明確了混改的基本思路、目標和原則,提出了分類推進、引入各類資本、完善公司治理等主要改革舉措。

  這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後、本輪混改以來的第一個混改方案,標誌著壟斷領域混改邁出了實質性步伐。

  與此同時,進入2017年,中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也在加速。

  1月12日,中石油在官網表示,中石油北方天然氣銷售區域分公司在北京正式掛牌成立。

  這是中石油天然氣銷售分公司第二家完成組建的區域公司,標誌著中石油天然氣銷售體制改革又取得重要進展。

  中金公司分析師關濱預計,中石油未來的總體方案,可能在上游油氣資源,下游油品銷售以及天然氣儲運和進口設施等環節,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

  王宜林表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集團公司發展是「形勢依然嚴峻,壓力依然很大,機遇大於挑戰、希望大於困難」。

  中石化總結2016年工作,分析面臨的形勢,部署2017年工作

  中石化集團董事長王玉普在會上表示,2017年是實施「十三五」發展規劃的重要一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

  他還指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本質屬性是深化改革。主要包括全力打好三大改革攻堅戰、推進三項制度改革試點、積極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開展總部職能優化等等。

  事實上,中石化混改正在穩步推進。2014年2月份,中石化銷售公司率先啟動混改,引入民營和社會資本。隨後,中石化對旗下資產專業化重組的步伐也在加快。2015年公司完成了對旗下油田服務、油田機械資產的整合重組並上市。

  去年年底,中石化油氣管網混改也取得了實質性進展。中石化發布公告稱,川氣東送天然氣管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川氣東送管道公司」)增資引進投資者,中國人壽和國投交通擬分別以現金200億元及28億元認購川氣東送管道公司合計50%股權。

  值得注意的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按照完善治理、強化激勵、突出主業、提高效率的要求,在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軍工等領域邁出實質性步伐。

  發改委也表示,將在電力、石油、天然氣等關係國計民生和經濟安全的重要領域和關鍵行業加快推進混改,第一批試點企業實施方案正在討論。

  2016-2021年中國石油天然氣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認為,新一輪油氣改革將加速推進石化行業國企改革,主要包括推進混改和全產業鏈合資合作,石油央企與民企合作共同開發海外市場,石油央企業務重組、混改上市等等。

石油天然氣「十三五」規劃:專業化重組將成改革主線


  2016年是油氣行業複雜變化的一年。全球油氣需求低迷,供應過剩。中國原油產量跌破2億噸,對外依存度超過65%;天然氣消費繼續放緩,市場發展嚴重滯後於國家規劃。展望2017年,油 氣市場將體現在「變」,黑天鵝事件不會比2016年少,市場不確定性增加;石油市場將進入實質性平衡階段;美國新能源政策將帶來新的變化;中國油氣行業市 場化改革將全面深入推進。

石油天然氣「十三五」規劃:專業化重組將成改革主線

  雖然油氣體制改革方案還未發布,但1月19日印發《石油發展「十三五」規劃》、《天然氣發展「十三五」規劃》(下稱《規劃》)已勾勒出了油氣改革路線圖,上游實行勘查區塊競爭出讓制度和更加嚴格的區塊退出機制,鼓勵改革試點和模式創新,下游推動天然氣管輸和銷售分離,並且支持油企混改和專業化重組。

  根據規劃,「十三五」期間,我國要加強勘探開發增加國內資源供給,年均新增探明石油地質儲量10億噸左右,常規天然氣、頁岩氣、煤層氣的新增探明地質儲量則分別為3萬億立方米、1萬億立方米和4200億立方米,使得到2020年累計探明地質儲量分別達到16萬億立方米、1.5萬億立方米和1萬億立方米。而在供應方面,2020年國內天然氣綜合保供能力達到3600億立方米以上,新增2020年國內石油產量2億噸以上,構建開放條件下的多元石油供應安全體系,保障國內2020年5.9億噸的石油消費水平。

  這一目標的實現有賴於壟斷的破冰。一直以來,國內具有探礦權和採礦權資質的企業只有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延長油田四家。去年國土資源部率先宣布在新疆進行六塊油氣區塊招標試點,標誌著油氣勘探開發領域改革破冰。

  《規劃》提出要實行勘查區塊競爭出讓制度和更加嚴格的區塊退出機制,公開公平向符合條件的各類市場主體出讓相關礦業權,允許油氣企業之間以市場化方式進行礦業權轉讓,逐步形成以大型國有油氣公司為主導、多種經濟成分共同參與的勘查開採體系。同時鼓勵改革試點和模式創新,持續推進新疆油氣勘查開採改革試點,總結經驗、完善制度並加快向全國推廣。總結和發展新疆、川渝、鄂爾多斯盆地等地區常規油氣、頁岩氣、緻密氣勘探開發企地合作、合資混改、引入競爭等創新模式。

  2016-2021年中國石油天然氣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指出,全面深化油氣體制改革更大的看點在於管網環節。據了解,當前我國天然氣中游輸配環節高度集中在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大國有石油公司手中,而且管網管理體制複雜,多個中間環節層層加價。

  在此背景之下,《規劃》提出,推動天然氣管網運輸和銷售分離,大力推進天然氣基礎設施向第三方市場主體開放。放開非居民用氣價格,進一步完善居民用氣定價機制,加強天然氣管輸價格和成本監審,有效降低輸配氣成本,擴大天然氣利用規模。建立完善上中下游天然氣價格聯動機制,加大天然氣下游市場的開發培育力度,供氣企業合理承擔普遍服務義務,形成終端市場的競爭環境。依據市場化原則允許符合條件的企業參與天然氣進口。鼓勵符合產品質量標準的生物天然氣進入天然氣管網和車用燃氣等領域。

  根據規劃,「十三五」期間我國新建天然氣主幹及配套管道4萬公里,2020年總里程達到10.4萬公里,幹線輸氣能力超過4000億立方米/年;地下儲氣庫累計形成工作氣量148億立方米。同時,建成原油管道約5000公里,新增一次輸油能力1.2億噸/年;建成成品油管道12000公里,新增一次輸油能力0.9億噸/年。到2020年,累計建成原油管道3.2萬公里,形成一次輸油能力約6.5億噸/年;成品油管道3.3萬公里,形成一次輸油能力3億噸/年。

  值得注意的是,《規劃》還要求進一步深入推進石油企業改革,鼓勵具備條件的油氣企業發展股權多元化和多種形式的混合所有制。推進國有油氣企業工程技術、工程建設和裝備製造等業務進行專業化重組,作為獨立的市場主體參與競爭。支持老油區改革,積極鼓勵和引導老油區轉型升級。中央財政通過安排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等方式給予必要支持。

  國金證券分析師賀國文認為,新一輪油氣改革將加速推進石化行業國企改革,主要方向包括混改、資產證券化以及股權激勵,未來石油央企與民企合作將在上遊資產、石油銷售、工程技術服務、裝備製造等領域繼續深化,同時,「兩桶油」先後進行專業化重組和平台化整合,旗下上市平台值得關注。

  未來5年全球能源發展將進入新的轉型期,全球能源消費增速放緩,能源消費的多元化和清潔化程度不斷提高。到2020年,全球能源消費總量將達137億噸油當量,年均增長1.5%左右。其中,煤炭年均增速0.2%,石油1.4%,天然氣1.5%,核能1.8%,水能1.3%,其他可再生能源9.6%。2020年,全球清潔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41.3%,比2016年上升1.7%。其中,天然氣比重上升0.5%,核能基本保持不變,水能比重下降0.1%,其他可再生能源比重上升1.3%。2020年前,油價在40-80美元/桶的範圍內呈鋸齒形波動是大機率事件;油價運行的中值區間為50-60美元/桶,較2016年上移,但不會回歸高油價時代。

  「隨著中國經濟轉型升級、高耗能行業進入平台期以及能源供給側改革的推進,中國煤炭消費將進入下滑通道,天然氣需求增長還需多方政策引導。預計2020年,中國能源消費總量約為45.9億噸標準煤。其中,煤炭占一次能源比重降至58.2%,天然氣比重升至8.9%,非化石能源比重升至15%。」劉朝全稱。



個性定製報告需求

個性定製

小提示:勾選提交定製
勾選要了解的石油天然氣報告定製需求 X
可研報告

石油天然氣相關排行

石油天然氣精選報告報告欄目為您提供石油天然氣精選報告、石油天然氣精選報告報告,您可以點擊免費查看具體石油天然氣精選報告報告摘要及目錄,感謝您查看中國報告大廳石油天然氣精選報告報告欄目。中國報告大廳有著十年的行業分析及市場研究經驗,買報告上報告大廳。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