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鈣是塑料、橡膠、造紙等行業用量最大的無機填料,我國碳酸鈣市場規模約占全球30%左右,2020年市場產值241.78億元,每年仍需進口十幾萬噸,以下是碳酸鈣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我國是世界上碳酸鈣資源豐富的國家之一。除上海、香港、澳門外,在各省、直轄市、自治區均有相關礦產資源分布。據碳酸鈣行業分析統計,我國石灰岩分布面積達43.8萬km2(未包括西藏和台灣),約占國土面積的1/20。
碳酸鈣行業發展現狀指出,生產企業發展遍布全國二十八個省、市、自治區,全國共計有企業500餘家,其中納米碳酸鈣生產企業40餘家,總設計產量達150萬噸,全國有河北井陘的鈣鎂之鄉生產基地,江西永豐縣碳酸鈣生產基地、浙江建德市碳酸鈣生產基地、廣東恩平的嘉維納米碳酸鈣生產基地。
2020年我國碳酸鈣3595萬噸,其中,輕質碳酸鈣產量1350萬噸;重質碳酸鈣產量2245萬噸。重質碳酸鈣產量占比62.45%,輕質碳酸鈣產量占比37.55%。
產品價格整體呈現增長態勢,重質碳酸鈣產品從535元/噸增長到了2020年的572元/噸。輕質碳酸鈣產品從的640元/噸增長到了2020年的822元/噸。
行業產值快速增長,從166.96億元增長到了2020年的241.78億元。複合增長率達到了7.69%。2020年我國碳酸鈣產值241.78億元,其中,輕質碳酸鈣產值112.08億元;重質碳酸鈣產值129.7億元。
企業綜合競爭實力持續提升,一批實力較強的本土企業也相繼湧現,低端、中低端、中端產品市場幾乎全部被國內企業占領,中高端產品市場份額也明顯提升,高端產品市場正逐步打破外資企業或其在華企業的壟斷局面。包括廣西華納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廣西桂林金山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山西蘭花華明納米材料有限公司、廣東恩平納米碳酸鈣生產基地等優勢企業,在產品的質量水平和性價比方面與國際品牌的差距也日益縮小,甚至在部分領域逐漸替代了國際品牌。
2020年3月,疫情在全世界蔓延,我國疫情復工後的企業,眾多企業面臨壓力。但疫情無法阻擋中國前進的步伐,西南區大型碳酸鈣生產項目等新聞源源不斷就是佐證。碳酸鈣行業發展現狀指出,目前碳酸鈣廣泛應用於造紙、塑料、塗料、橡膠、油墨、化學建材、粘接劑和密封材料、飼料、日化、食品、藥品等諸多領域。
雖然,碳酸鈣下游產業在2020年遭受了疫情的衝擊有所萎頓,但至2020年第二季度已逐漸恢復,預計2021-2025年我國碳酸鈣市場將以超過5%的年增長率增長,到2025年實現100億美元,以上便是碳酸鈣行業發展現狀分析所有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