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2月生產天然原油3,037.50萬噸。利好油價的主要因素呈良性發展趨勢,油價穩中有進的勢態極在2019年繼續。以下對天然原油行業概況分析。
天然原油行業概況分析,2005年至2018年,我國原油允許量總量非國營貿易進口不斷攀升,從2005年的1260萬噸,升至2017年的8760萬噸。天然原油行業分析指出,2015年7月非國營原油進口資質放開後,非國營企業進口原油限額增長迅速,從2015年的3760萬噸增至2016年的8760萬噸,煉油行業對非國營企業的開放程度不斷增強。2018年的原油非國營貿易進口允許量總量進一步提升至14242萬噸,較2017年大幅提升62.58%,為國內民營煉化企業提供了極好機遇。
原油非國營貿易進口允許量總量大幅增加(萬噸)
石油被稱為工業的血液,這種「黑色黃金」的價格牽動著世界經濟和政治神經。近年來,伴隨我國石油進口規模的不斷擴大、石油體制改革加快以及國內石油市場在國際市場影響力的提升,企業對規避價格風險機制的需求越來越大,同時形成一個綜合反映中國及亞太地區市場供需的價格參考也越來越緊迫。現從五大石油資源勘探問題來分析天然原油行業概況。
第一,後備可采儲量不足。天然原油行業概況分析,我國油氣資源的後備可采儲量少,特別是優質石油可采儲量不足,缺乏戰略接替區,西部和海相碳酸鹽岩等區域的勘察一直未能取得戰略性突破,後備可采儲量不足已成為制約進一步增加油氣產量和滿足需求的主要矛盾。
第二,風險勘察投入不足。天然原油行業概況分析,近年來,國家對這項工作投入少,缺乏有效的機制,發現性調查評價工作力度不夠,基礎地質理論研究長期沒有取得重大突破。
第三,缺乏供給保障機制,很難適應市場變化。天然原油行業概況分析,目前我國尚未建立起完善的油氣資源安全供給保障機制,油氣的資源儲備和原油及成品油儲備,還缺乏統一規劃和布局。我國國家級油氣資源戰略儲備體系剛剛開始建設,進口安全機制和特殊情況下的石油供應應急機制還不完善。
第四,科技總體水平不高,不能滿足增儲上產需要。天然原油行業概況分析,隨著油氣資源勘探開發難度的加大,對科技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一系列關鍵理論和技術,如海相碳酸鹽岩成藏理論和深水鑽探、山地地震、難動用儲量開發技術等亟待突破。
第五,環境問題嚴重,尚未得到充分重視。天然原油行業概況分析,油氣資源的勘探開發、油氣長距離輸送以及油氣加工過程等都會對環境帶來破壞和影響,有的還非常嚴重,致使土質嚴重酸鹼化、水質和空氣污染,影響了局部地區的土壤和生態環境。但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引起的環境問題尚未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視,在勘探開發中有效地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天然原油行業概況分析,2018年03月26日,中國原油期貨將在上海期貨交易所子公司即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掛牌交易,這意味著我國首個國際化期貨品種原油期貨即將上市,標誌著中國在國際原油貿易中的地位及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踏上了一個新的台階。作為我國首個對境外投資者開放的大宗商品期貨品種,加上其標的物作為全球第一大宗商品,原油期貨的掛牌不僅受到國內社會廣泛關注,而且也成為外界觀察金融市場國際化的一扇窗口。
更多天然原油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天然原油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