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頭孢菌素類抗生素市場規模將達873.36 億元以上,其中複方製劑市場規模可達125.49 億元,在頭孢類製劑市場中的市場份額將達14%以上。我國頭孢黴素類抗生素市場受到了較大的衝擊,再加上降價政策以及各地招標政策因素的影響,出現了量價雙跌的局面。以下對頭孢黴素行業市場分析。
頭孢黴素行業市場分析,2017年重點城市公立醫院臨床使用的第二代頭孢菌素有8品種,同比上一年下滑了3.57%。預測數據顯示,領軍品種是頭孢替安用藥金額3.81億元,同比上一年下降了6.39%。總體分析8個品種有7個藥物下滑,惟一增長的藥物是頭孢孟多,同比增長率18.53%。近幾年頭孢孟多呈現出起起落落的態勢。2011年重點城市公立醫院頭孢孟多近6億元,而2013年在限抗令下降到3.65億元,2016年持續下降到2.58億元,頭孢黴素行業分析預測數據顯示。2017年增長到3.05億元。TOP5廠商是生達化藥占45.13%,華北製藥占13.33%,浙江亞太占12.06%,海南靈康占7.45%,湖南科倫占6.17%。
重點城市公立醫院第二代頭孢菌素銷售額(單位:萬元)
抗感染藥物一直是臨床上不可缺少的藥物。迄今為止,是我國銷售金額一直遙遙領先的大品種。抗感染類藥物包括全身性抗細菌藥、全身性抗病毒藥、全身性抗真菌藥、抗分枝桿菌藥、免疫血清和免疫球蛋白和疫苗類品種。現從三大發展方向來分析頭孢黴素行業市場。
頭孢類抗生素是抗感染藥物中一支強大而有力的生力軍,具有抗菌譜廣、抗菌活性強、過敏反應少、與青黴素僅有部分交叉過敏性及對β-內醯胺酶有不同程度穩定性等優點。時至今天,頭孢類藥物已成為國內抗感染藥物的領頭羊。
頭孢黴素行業市場分析,感染藥物占中國藥品市場份額的四分之一,是使用量和金額最大的一類藥物,頭孢類抗感染藥在這中間占到50%以上的比例。經過統計放大後,2008年頭孢抗感染藥市場總規模達230億元,五年平均增長率22.66%。而2009年中國頭孢類藥市場規模更超過了280多億元。
頭孢黴素行業市場分析,當前,儘管注射用頭孢和口服類頭孢的市場份額保持恆定,但注射用頭孢的發展要快於口服類頭孢。鑑於醫院市場與頭孢類藥物自身特點的影響,注射用頭孢的用藥市場遠大於口服類頭孢,並呈現出比口服類頭孢更為明顯的上升趨勢。
第一代頭孢菌素是上世紀60年代初開始上市的,有頭孢氨苄(先鋒IV號),頭孢唑啉鈉(先鋒V號),頭孢拉定(先鋒VI號)等,能耐青黴素酶,但對β-內醯胺酶耐受性差,對G+菌殺菌作用強,對G-菌作用差,毒副反應較多見,普遍存在一定的肝腎毒性。
第二代頭孢菌素的抗菌譜較第一代有所擴大,臨床應用的第二代頭孢類藥主要品種有頭孢孟多,頭孢西丁,頭孢呋辛,頭孢克羅、頭孢替安等,抗菌譜較一代廣,能耐青黴素酶,對β-內醯胺酶的耐受性比第一代為強,主要用於G+菌感染和部分G-菌感染,其副作用比第一代頭孢大大減小。
第三代頭孢菌素主要有頭孢哌酮、頭孢三嗪、頭孢噻肟鈉、頭孢他啶、頭孢唑肟等。第三代的抗菌譜廣,抗菌作用強,對β-內醯胺酶更穩定,對G-菌作用遠較第一、二代頭孢菌素為強,對G+作用稍弱於第一、二代頭孢菌素,對綠膿桿菌有一定的抗菌活性,而且對第一、二代頭孢菌素耐藥的某些菌株仍然有效,成為當前國內市場的主流。
頭孢黴素行業市場分析,整體上來看,在我國,第三代頭孢仍然是市場主力,市場份額超過50%,遙遙領先其他頭孢類產品。
頭孢黴素行業市場分析,在我國頭孢類抗生素市場上,新老產品「你方唱罷我登場」,總體上來說仍然是剛需拉動著整體市場。國內抗生素行業加速了洗牌。在國家政策導向下和行業自律多重因素下,抗細菌全身感染藥物在國內重點城市醫院購藥金額占比總體上一度降至谷底,而如今,回暖已成大趨勢。
更多頭孢黴素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頭孢黴素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