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旅遊業在投融資一系列政策制度紅利的影響下迎來了大發展契機,截止2018年末我國有地方政府融資平台11734家,旅遊業占比3.72%,同比增長15.4%,預計對經濟社會的貢獻將進一步凸顯。以下是投融資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投融界是我國專業第三方投融資信息服務平台。以旅遊業投融資為例,自2009年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快發展旅遊業的意見》以來,我國旅遊業在一系列政策制度紅利的影響下迎來了大發展契機,旅遊業對經濟社會的貢獻進一步凸顯。2018年我國旅遊業總收入5.40萬億元,增長15.1%,全年旅遊業對GDP的綜合貢獻達到9.13萬億元,占GDP總量的11.04%,占第三產業增加值的比重提升至21.4%,當年對社會就業綜合貢獻為10.28%,與世界平均水平基本持平。與此同時,居民旅遊消費意願的增強和消費熱情的高漲進一步夯實了大眾旅遊時代的市場基礎,旅遊產業投資和旅遊產品創新更加積極活躍,現從形式、問題方面來看投融資行業發展現狀。
1、旅遊投資規模不斷增加,投資增速處於高位水平
根據國家旅遊局的統計數據,2013年我國旅遊實際完成投資5144億元,同比增長26.6%;到2015年實際完成投資規模首次突破1萬億元,達到100072億元,同比增長42%,實現了兩年翻一番。從投資增速的橫向比較來看,2016年以1.3萬億元的投資規模實現了旅遊業投資同比增長29%,高於全國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增速21.9個百分點,高於第三產業投資增速18.1個百分點,成為當年拉動投資增長的重要力量。投融資行業分析,2017年我國旅遊業投資將超過1.5萬億元,同比增長15.4%,增速繼續領跑其他行業。
2、新興旅遊業態投資快速增加,傳統領域投資增速下降
旅遊業具有與其他業態或產業融合發展的天然優勢,近年來,在「網際網路+」的數字經濟的帶動下,「旅遊+」和「+旅遊」等新興旅遊業態也得以快速發展,並成為市場投資風口。例如,鄉村旅遊尤其是特色小鎮與民俗方面的投資出現快速增長,2016年鄉村旅遊實際完成投資3857億元,占旅遊業投資的比重為15.7%,較2015年提升1.3個百分點,同比增長47.6%。從需求來看,2017年鄉村旅遊投資有望繼續回升,2017年全國鄉村旅遊人次將達到25億人次,旅遊消費規模超過1.4萬億元。此外,郵輪遊艇、海島旅遊、低空飛行等體驗式新業態也成為投資熱點。然而,與新興業態迎來投資風口不同,傳統領域投資則出現大幅下滑,2016年住宿和餐飲業投資同比下降8.6%,增速同期大幅下降13.7%。
1、旅遊投資的地域結構與產品門類結構不均衡
雖然旅遊業近年來投資完成規模在大幅度增長,但投資結構仍表現出明顯的不均衡性,欠發達地區的投資比重仍較低。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東部地區依然是旅遊業投資的熱點地區,2017年和2018年實際完成投資占全國的比重均為51%,其中2018年投資規模淨增約1500億元,同比增長28.7%。從投資主體來看,民營資本53%的資金投向了經濟發達的東部地區,並以投資大型綜合類文化旅遊項目為主;外商投資有76%的資金進入到東部省份。投融資行業發展現狀分析,傳統的以住宿餐飲、基礎設施等為主的基礎要素領域的投資比重依然較大。
2、政策性引導投資色彩濃厚,對政府性基金依賴較強
目前,我國政府投融資平台處於政策收緊階段,監管持續發力:2018年4月26日,《關於進一步規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行為的通知》(財預〔2018〕50號)中指出「加快政府職能轉變,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進一步規範融資平台公司融資行為管理,推動融資平台公司儘快轉型為市場化運營的國有企業、依法合規開展市場化融資,地方政府及其所屬部門不得干預融資平台公司日常運營和市場化融資」。
投融資是通過線上 線下、標準化 個性化的服務體系,為客戶提供針對性的投融資信息對接和項目搓配服務,大大提高企業投融資活動及政府招商引資的成功率,破解信息不對稱的難題。展望2019,投融資將實時關注市場變化,深入了解中小企業融資的現實問題,積極地開創各種新的融資方式,將助力中小企業融資做到實處。以上便是投融資行業發展現狀分析所有內容了。
更多投融資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投融資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