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團購網站行業現狀了解,隨著2014年上半年團購行業業績出台,市場的懸念也不復存在。美團網第一、大眾點評網第二的雙寡頭局面已然形成,且堅不可摧。兩家企業聯袂搶占了整個國內團購市場四分之三以上的市場,其餘的參與者只剩喝湯的機會。現對2014-2015年我國團購網站行業概況及現狀分析。
千團大戰屍橫遍野 美團大眾點評一騎絕塵
善於複製美國模式的中國網際網路業,在2010年初,美國團購鼻祖Groupon每日一團的模式被搬到國內,瞬間風靡全國。而在2011年11月 Groupon成功上市且市值超過150億美元後,團購模式的風頭一時無二,幾乎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團購行業。也正是在這個時候,中國團購網站的數量一度超過了5000家,團購行業的「千團大戰」激戰正酣。
那個時代,連騰訊、新浪、搜狐、開心網、人人網等現在或曾經的網際網路巨頭都經不住誘惑,紛紛投入到千團大戰的行列中。
然而,一窩蜂式的商業競爭往往都是來的也快、去得也快。由於過度的依賴於廣告投放獲取用戶,以及無節操無底線的持續價格戰(包括「創造性」的「負毛利」策略),團購網站的商業競爭變得過分依賴於資本的支持。
當年雖然團購概念火熱,所有的資本熱錢都往團購行業湧入,但那些獲得先發優勢、更有知名度和業務量的暫時領先的團購網站卻搶占了絕大多數的投資份額,這使得團購行業「廣告轟炸+賠本價格戰」的玩法更加赤裸裸的毫無節制。幾輪血拚下來的結果,很快99.9%以上的中小團購網站快速死去,倒下的速度遠比割麥子還快。
2014-2018年中國團購網站行業現狀、前景、發展趨勢分析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顯示,早在2011年中期,所謂的團購行業十大網站就已經基本形成,第一批十大團購網站包括:拉手網、窩窩團、美團網、滿座網、糯米網、F團、高朋網、嘀嗒團、24券、團寶網。當時的大眾點評網在團購業務上已經做得相當不錯,規模也完全可以進入團購業績前十大,不過由於其在大家眼裡主業依然是點評業務,所以當時往往不被看做是獨立的團購網站。
這個時代的十大團購還處在春秋戰國大混戰的階段,一方面單個網站的業務量還不是特別高,另一方面大家的差距也不是很明顯。當時銷售額最高的拉手網、窩窩團和美團網月銷售額剛剛過億,而其他幾家月銷售額也有好幾千萬。
隨著競爭的進一步加劇,像24券、團寶網等陸續關門倒閉,而F團和高朋網合二為一,前十名又增加了大眾點評網、千品網、58團購等後來居上的新成員。
不過好景不長,即使是團購行業這剩下的0.1%的倖存者,很快也在殘酷的競爭中快速拉開了差距。其中,美團網一騎絕塵,到2014年初,已經一家獨占整個國內團購市場超過50%的市場份額,而大眾點評網後來居上,緊隨美團之後,搶占了剩餘團購市場的一半份額。這個時候的團購市場,實際上就是美團和大眾點評網的兩強之爭,因為第三名的份額只有美團的五分之一,而所謂的第六名的銷售額已經只有美團的百分之一!
團購業務流水巨大 但淨營收是說不出的痛
從團購業務的交易流水額來衡量,美團和大眾點評網顯然都已經是一個網際網路巨頭企業了。但在巨大交易流水的背後,團購行業從一開始就誕生的超低價策略的負面傷害一直延續至今,這導致即使到了美團、大眾點評網獨霸團購市場四分之三份額、幾乎達到壟斷地位的今天,依然缺乏對消費者的議價能力,其慘不忍睹的淨營收是它們內心說不出來的痛。
先看下美團的團購流水規模。2014年1-6月份,美團網的交易流水額分別為20.41億元、20.11億元、23.93億元、24.14億元、29.06億元、31.34億元,2014年上半年的整體交易流水額為148.99億元。按照這個趨勢,美團網2014年完成全年400億元交易流水額的目標大有可能。
美團網的交易流水額,2010年僅為1.4億元,2011年飆升到14.6億元,翻了10倍;2012年為55.5億元,2013年為160億元。從幾年的成長性來看,美團網早在2年前就喊出的2015年交易流水額超過1000億元的宏偉目標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而1000億元是個什麼概念呢? 家電渠道巨頭蘇寧2013年全年銷售額為1054億元,電商巨頭京東2013年交易流水額為1255億元。
再看下緊隨其後的大眾點評網。2014年1-5月份,大眾點評網的交易流水額分別為10.44億元、9.80億元、11.04億元、11.06 億元、12.06億元。目前暫時還沒有看到大眾點評網今年6月份的公開數字。從規模上看,雖然跟美團相比差距依然較大,但全年達到150億元流水規模不在話下,下半年如果增速稍微再提高些,全年有望衝擊200億元規模。
不過,與超高的交易流水額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團網的毛利率非常之低,早年只有不到5%,近期雖然通過各種努力有所提升,也只不過是7-8%,大眾點評網也差不多。在這種情況下,美團網的實際淨營收按照平均7.5%計算,即使是2014年上半年最盛時期,也只有11.17億元。這個數字跟絕大多數網際網路公司和電商網站比起來,實在是不值一提!
不僅如此,如今存活下來的團購網站,幾乎也都是處在虧損狀態。即使是美團到了今天這種數百億元流水規模的情況下,也僅僅處在盈虧平衡的微利階段,任何運營和市場上的一個小錯誤舉動,都可能立即讓一年的辛勞打水漂。
而在團購市場競爭依然你死我活的今天,美團和大眾點評網誰也不敢鬆勁,想簡單靠提價來提升盈利能力的做法現階段依然不是一個聰明的選擇。別忘了,除了美團和大眾點評網外,後面還有一個背靠百度支持的實力不俗、虎視眈眈的糯米網!
特色不同估值難料 團購雙雄比拼誰先上市
現在看來,除了繼續在品牌、市場、運營、服務各方面短兵相接、刺刀見紅般地競爭外,如何在資本市場繼續長袖善舞,是決定能否跑得更遠、活得更久的一個關鍵。而資本市場的最佳選擇,無疑就是上市。
在上市的問題上,目前來看,似乎大眾點評網更為積極。業內最新消息稱,大眾點評網正在與高盛、摩根史坦利和德意志銀行就其在美國首次公開售股 IPO事宜展開合作,甚至傳出細節說,大眾點評網甚至確定了IPO募集的資金範圍在5-10億美元範圍。由此估計,大眾點評網最終的市值約在25-50億美元這個檔次。
不過,美國資本市場一直對團購行業不是十分待見,團購鼻祖Groupon上市後的遭遇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Groupon雖然在毛利率上高達 40%左右,遠高於中國的徒弟們,但其高昂的運營和市場成本導致它一直無法真正盈利。因此,Groupon上市後,股價就一路下跌,其最新的市值僅為 44.89億美元,而股價從剛上市高峰期的超過26美元一路跌到了近期的6.5美元左右,跌幅高達75%!
這或許就是美團和大眾點評網為什麼這兩年來,一直致力於尋求商業模式的突破,並一再宣稱自己是O2O業務的根本原因。因為用純粹的團購概念在美國上市,實在很難吸引美國投資人的青睞。
為此,兩家網站在各自業務模式上都努力玩差異化。其中,大眾點評網除了團購,本身是社區點評類起家,這個概念必須繼續延續和強化,而同時還在全力拓展的,包括優惠券、在線訂座等非常O2O的業務和服務。而美團則強化細分市場的O2O深耕,比如團購市場最火爆的領域之一電影票銷售,美團早在 2012年2月,就單獨剝離出來成立獨立業務部門,並命名為「貓眼電影」,還專門涉足線下電影院現場的現場取票系統,實現了典型的O2O業務閉環模式。
在激烈的競爭之後,兩家團購巨頭的優勢領域也逐步錯開。其中,大眾點評網依據多年積累起來的餐飲點評口碑和用戶群,在餐飲行業優勢明顯。而美團在電影票市場一家獨大,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電影票團購市場總成交額為36.4億元,美團網占據45%的市場份額。
而在移動網際網路領域,美團的優勢十分明顯。數據顯示,團購類別的手機端APP的下載量,美團團購高居榜首,累計下載總量達7179萬次,而百度糯米以3946萬次位居第二,大眾點評網下載量僅為1045萬次,不僅遠遠落後於美團,就連第二梯隊的拉手網和窩窩團都比它要高。在如今移動為王的時代,大眾點評網在這方面的劣勢需要快速彌補。
顯然,從兩家業務數據上看,大眾點評網不僅規模落後於美團,增長速度也不如美團明顯。即使是今年2月騰訊投資大眾點評網並提供了微信入口後,似乎對業績規模的提升幫助也不大。
這樣看來,大眾點評網在商業概念上更勝一籌,而美團明顯在業績上優勢巨大。現在兩家要比拼的,就是在上市步伐上誰更快一些。先上市的一家或許會贏得品牌和資本上的先機優勢,從而更主動地發動「戰爭」打壓另一家。
大浪淘沙始得金!在千團大戰殘酷拼殺下存活下來並好不容易占據前兩名的美團和大眾點評網能有今天的成就都不容易,眼前已經曙光乍現,似乎勝利果實已經觸手可得。越是這個時刻就越要謹慎小心,套用美團創始人王興的一句話:有太多的錯誤可以置你於死地的,一旦你要覺得自己做得很好,那就離死不遠了。
更多團購網站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團購網站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