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土壤治理行業分析報告 >> 2022年土壤治理行業競爭分析

2022年土壤治理行業競爭分析

2022-09-05 16:43:46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政策支持民間資本和企業資本投入土壤治理領域,2022年土壤治理產業化規模進一步擴增。由於預期土壤治理市場規模巨大,各行各業都開始往這方面發展。國內土壤治理市場快速升溫,環境修復類企業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湧向這萬億市場,行業寡頭局面被逐漸打破。以下對2022年土壤治理行業競爭分析。

  中國土壤修復行業的市場集中度較低,競爭較為激烈。土壤修復平台數據顯示,2021年第一季度土壤修復項目中標金額前3的中標金額份額合計30.26%,2022-2027年中國土壤修復行業供需分析及發展前景研究報告指出,排名前5的份額合計為39.51%,排名前5的份額合計為51.49%,市場集中度較高。

2022年土壤治理行業競爭分析

  人為活動產生的污染物進入土壤並積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質量惡化,並進而造成農作物中某些指標超過國家標準的現象,稱為土壤污染。土壤污染按污染成分可以分為無機物污染和有機物污染,按污染場地可以分為工業場地污染、耕地污染和礦山污染。現從三大特點來了解2022年土壤治理行業競爭分析。

  一是市場熱度增加,企業迅速入場,競爭趨同化特徵加強

  伴隨「十四五」時期,國家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尤其是長江大保護、黃河大保護、京津冀協同發展等政策推動下,區域化布局已經成為環境產業的發展趨勢之一,土壤修復細分領域頭部企業亦出現類似的布局趨勢。例如北京建工修復近年不斷在京津冀、珠三角、長三角、川渝等地落子布局,據觀察,2021年,北京建工修復至少在安徽合肥、廣東中山、深圳特區,以及山東淄博、青島等地陸續中標多個土壤和地下水修復項目,不斷加大其在高潛力區域的市場開拓力度。受地區經濟發展態勢和土地需求影響,除個別地區之外,全國多個省份項目持續釋放,市場持續向好。不斷升溫的土壤修復市場也吸引著多方企業紛紛入局,土壤修復相關產業的企業數量不斷增加,行業競爭愈加激烈。長期耕耘該細分領域的龍頭領跑企業,仍然是市場競爭的蕞主要力量。大量的中小企業以及外來者更多以提供專業服務的定位分布在產業鏈上下游,專業能力突出的企業有機會成為產業供應鏈上的一環。不難預見,在未來的市場爭奪中,不具備核心競爭力及同質化嚴重的企業將遭到淘汰。

  二是「減污降碳」背景下,土壤修復技術面臨疊代升級

  「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以「減污降碳」為抓手,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環保領域減污降碳協同效應顯著,作為其中的關鍵一環,土壤修復在降低土壤污染的同時更需要考慮增強生態系統的固碳能力。在此背景下,加快研發更多符合要求的新技術和新產品至關重要。土壤治理要突出「低碳型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實現生態修復增效、增收、增綠、減排的多重效果。從當前來看,土壤修復領域要真正踐行「減污降碳」行動,就意味著要積極推動綠色低碳技術實現突破,抓緊部署低碳前沿技術研究,加快推廣應用「減污降碳」技術。而這也必然是未來相當一段時間內,市場競爭的關鍵之一。目前很多行業內企業都在不斷探索的積極實踐中。在「雙碳」目標下,「減污降碳」成為未來土壤修復技術的關鍵競爭點,當前的土壤修復技術需要快速疊代升級,才能滿足下一步降碳減排與污染物協同治理的需求,擁有重點研發平台及持續加大研發力度的企業,將抓住機會,有望在競爭中拔得頭籌。

  三是政策驅動激發內生動力,行業發展行穩致遠

  隨著政策體系不斷完善,國家對行業的資金扶持也在持續推進。2016年土壤污染防治專項資金數達90.89億元;2017年土壤污染防治專項資金執行數為65.35億元;2018年,土壤污染防治專項資金預算數為65億元;其後每年土壤污染防治專項資金預算均保持在35億元以上。

  土壤治理企業註冊量持續增加,2022年土壤治理行業進入到融合發展階段。當下,政策建立完善的土壤治理體系,土壤治理行業需求旺盛。隨著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不斷深入,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國土空間治理領域的應用愈加廣泛,一些軟體企業、網際網路企業也逐漸進入國土空間治理行業。

  以上就是2022年土壤治理行業競爭分析的大致介紹了,需進一步了解更多相關行業資訊可點擊中國報告大廳進行查閱。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