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至2023年,全球太陽能電板市場預計將以7.02%的年複合增長率增長,到2023年達到24億美元的市場規模,2018年估計市場規模為17.1億美元。隨著中國光伏產業的發展和國內技術的革新,國內湧現出數十家太陽能電板企業。以下對太陽能電板行業現狀分析。
太陽能電板行業現狀分析,隨著太陽能產業的發展以及太陽能背板國產化率的提升,中國太陽能電板行業的產能同步地處於非常快速的擴張狀態。太陽能電板行業分析指出,2013年,台虹科技產能為2000萬平米,中來股份產能為3000萬平米;而到2017年,台虹科技產能為4200萬平米,中來股份產能為更是超過10000萬平米。
2017年國內主要電板生產企業產能(單位:萬平米)
早期由於材料及工藝限制,國內電板企業發展較慢。但是,在光伏產業向國內遷移和光伏發電平價上網和降本增效趨勢的背景下,傳統國外電板企業由於不適應快速降本的需要,利潤率下降,市場份額正逐步降低並逐步退出市場,國內企業正迅速占領市場。2016年相繼有日本凸版和3M 公司退出背板市場,2017年日本東麗公司也逐步退出電板市場。隨著國產背板供應整體崛起,市場集中度也在逐年提高。現從三大點來分析太陽能電板行業現狀。
第一、國產背板企業份額進一步擴大,太陽能電板行業現狀預計到2015年底,國產背板市場份額將超過國外。未來幾年,國產背板市場份額將進一步擴大,將占據國內背板市場主導地位,在國際背板市場的份額也將繼續提升。
第二、含氟背板重歸主流。太陽能電板行業現狀分析,自2011年以來,含氟背板的份額逐年增加。亞化諮詢估算,2015年底之前,含氟背板的市場份額將重新超過90%。
第三,背板成本降低依賴於材料國產化,氟材料將是關鍵。太陽能電板行業現狀分析,以主流背板為例,最外層為氟材料,中間層是PET基膜;最內層是粘結層,材料最為複雜,包括氟膜、氟塗層、EVA、PE、PA等。目前來看,PET基膜國產化相對比較成熟,國內上市公司包括東材科技和南洋科技等公司。但氟材料仍然主要依靠進口,未來國產化的空間最大,也是背板進一步降低成本的關鍵。
太陽能電板行業現狀分析,由於市場成長迅速,太陽能電板產能擴張非常迅速,具備競爭優勢的企業的新增產能消化速度非常快,而不具備競爭優勢的企業既有產能利用率相對較低。另外蘇州賽伍產能利用率遠超過100%,達到200%以上,由此可見,目前公司生產能力已經不能夠滿足下游市場對太陽能背板產品需求,公司急需持續擴充產能,進一步拓展太陽能電板市場。
更多太陽能電板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太陽能電板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