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太陽能配件行業是在太陽能行業發展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實際上相對於太陽能整機企業,太陽能配件企業更早進入成熟階段,但是配件的市場現狀不一定就比太陽能的市場好。一起來看下太陽能配件行業現狀吧。
作為太陽能熱水器的細分行業,太陽能配件更多地是一種輔助,其發展更多的是依靠太陽能的發展,時至今日,已經先後有多個配件細分行業格局已經固定,未來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如太陽能真空管力諾光熱的一家獨大,太陽能儀表中的西子儀表與比華麗以及其他企業的三足鼎立之勢,但包括這些行業在內的更多的細分行業正在從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過程轉變。
當然,在產業走向成熟的過程中,對於消費者來說,可以說是福音,因為更多品牌企業的成長與企業制度的完善,消費者可以享受到更優質的服務和更成熟的產品,但是這種成熟的代價卻需要配件廠家去承擔。據了解,2011年太陽能行業並不是增長停滯,而是增長放緩,但這種增長卻大多發生在太陽能大型企業如排名前十的皇明、太陽雨、桑樂等,產能進一步向大型企業靠攏,結果就是配套企業的生產能力也在向龍頭企業聚集,對於一些既缺乏渠道又缺乏核心技術的小型企業,無疑倒閉的陰雲時刻覆蓋在頭上。例如在海寧地區,眾多小型太陽能企業的生產基地,據估計約有1/3的企業陷入停產或倒閉,其中90%以上是配件企業。生存還是死亡,這是一個問題,當然求生存是個能力問題。
太陽能配件行業市場較狹小,因此時至今日,形成了三種類型的企業,一是專注於太陽能行業的企業,一是跨行業的雙棲或者多棲性企業,再就是機會主義遊資企業。在太陽能市場火熱的時候,很多企業並沒有好好去經營企業,只是在市場的推動下,擴大產能,對於品牌、營銷、技術、管理,鮮有自己的體系系統,但在洗牌到來的時候,卻只能被動的去應對。
中國的市場經驗還不足,山寨文化比較盛行,山寨文化也是現在某些企業成功的原因,如出名的騰訊,但是山寨文化註定只能成功少數,而且這些企業也多生存在爭議和受人詬病之中。早期的太陽能配件企業也是這樣,大多只是在觀察對手,對方做活動,我就做活動,對手出新產品,我就模仿一下也出新產品,這種盯防戰略在行業和企業起步的時候會很省力,但是在行業的發展過程中,這些企業越來越發現盯防戰術越來越失去效果,市場越來越難做,他們急切需要找到屬於自己的品牌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