襪子如今已經是居民生活中的必須品,襪子除了能夠提供保暖和護腳功能外,已經具備了時尚、舒適、保健和滿足運動需要等功能。隨著服裝個性化時代的到來,與之搭配的服飾產品也呈現出豐富的個性與特色。襪子產品,作為服裝的一個重要配飾、紡織服飾產品的主要門類,已經開始向人們展示它的獨特性和多樣性,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1、行業發展概況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襪子產品的結構日趨完善、產品種類日益豐富。以消費對象區分,襪子產品可分為男襪、女襪和童襪;以成分區分,可分為棉襪、羊毛襪、合成纖維織物襪和絲襪;以生產設備區分,可分為棉襪(包括羊毛襪和合成纖維襪,此類襪由一種俗稱「棉襪機」的設備生產)和絲襪(此類襪由一種俗稱「絲襪機」的設備生產);以款式區分,可分為船襪、短襪、中筒襪、長筒襪、連褲襪、五指襪、吊帶襪等;以功能區分,可分為運動襪、休閒襪、正裝襪、醫療襪等;以品質高低區分,可分為高、中、低檔襪。
襪子製造行業同其他工業一樣起源於歐美。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襪子製造產業的國際分工趨勢也日益明顯。日本、歐美等國家在設計、研發和營銷方面占據主導地位,而發展中國家憑藉原材料、勞動力資源的優勢,在生產製造環節中突顯出較強的市場競爭力。早在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世界制襪中心從早期的美國、義大利等國家轉到日本、韓國、中國台灣;而後,又逐步轉移到生產成本更低的中國、土耳其、印度、巴基斯坦等發展中國家。尤其是在中國,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襪子行業發展迅猛。根據日本襪業協會統計,2012年日本襪子85.99%從國外進口,其中從中國進口量占總進口量的88.53%;根據歐洲海關統計,2010年從中國進口襪子50億雙,占進口總量的52.45%,中國已然成為世界襪子製造中心。
但相比於紡織服裝品中的其他行業來說,中國襪子行業發展起步相對較晚,直到20世紀80年代末期才有港台企業在廣東生產襪子並在中國國內市場進行銷售。隨著勞動力成本的不斷提高,歐美、日本等地區的襪子製造業向中國加速轉移,到20世紀90年代,長三角地區湧現出眾多襪子生產企業,並通過引進世界先進設備和技術,生產規模不斷得到擴大,產品的質量也大幅提高,產品不但在國內市場銷售,還大量出口到國外市場。據中國海關統計,2014年各類襪子出口量達到134.55億雙,出口額達到61.46億美元。
中國襪業企業眾多,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蘇、廣東等省份。在國內市場上以浪莎針織有限公司、浙江夢娜襪業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健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耐爾集團有限公司、浙江情怡襪業有限公司、浙江步人襪業有限公司、浙江丹吉婭集團有限公司、浙江寶娜斯襪業有限公司等幾家企業為代表,這些企業不但有一定的規模,而且注重品牌宣傳、產品研發、營銷網絡建設等,在國內襪子市場占據一定的份額。而國內高端產品市場很多被日資企業占據,如岡本株式會社、厚木株式會社、福助株式會社等日本企業,這些企業在中國高端百貨店開設專櫃,其產品以時尚設計、新技術應用、功能性開發、品質優良為訴求,雖然價格是中國企業產品的幾倍,但還是深受高端用戶的歡迎。
在出口市場上,中國襪子企業以其產品質量優勢和價格優勢占據主導地位。以浙江健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快鹿織造有限公司、煙臺厚木華潤襪業有限公司等為代表的企業占據高端產品市場,以其優良的產品質量在日本市場深受歡迎;以浙江健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夢娜襪業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正元襪業有限公司、海寧亞潤襪業有限公司等為代表的眾多企業,以其優異的產品質量、合理的產品價格在歐美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世界經濟復甦形勢複雜,中國經濟增長放緩,這些因素波及了整個中國紡織服裝行業,但對作為這個行業的子行業——襪子行業影響並不大。主要原因系襪子作為服裝的附屬品,價格相對較低,對消費者支出壓力不大;同時,在經濟不景氣時,會產生「口紅效應」,消費者在買不起大件物品時,會轉而購買比較廉價的襪子。
2、行業供求狀況和市場規模
襪子是生活中人人需要,必不可少的服飾用品,是典型的快速消費品,且襪子平均消費單價相對於其他紡織服裝類商品來說要低很多,消費水平完全是消費者可以承擔的,因此,襪子市場需求巨大且較為平穩。根據OXYLANE發布的研究報告《Worldwide socks figures》,2010年全球襪子銷售量達到620億雙,銷售額達920億歐元,市場容量巨大,且呈逐年遞增趨勢。從地域分布看,歐洲、美國、亞太、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為襪子的主要消費市場。除日本、歐美等已開發國家和地區年消費量基本趨於飽和外,其他地區都在不斷增長。
2010年全球襪子銷售額與銷售量分布
2007-2015年全球襪子銷售複合年增長率
(1)國外市場的供求狀況和市場規模
我國襪子產業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較大的產量規模。通過科技創新、引進吸收國外先進技術等方式,行業整體技術水平、產品質量得到明顯提高。在生產成本上,我國擁有豐富的勞動力和原材料資源,且具備完整的產業鏈,雖然近年來勞動力成本逐年上漲,但綜合生產成本仍低於日本、義大利、土耳其等國家,因此,在國際市場上,我國襪子產品具有較強的競爭力,我國已經成為世界襪子生產製造中心。
日本是全世界對棉襪質量要求較高的國家,需求量非常龐大,但日本國內的棉襪生產量正在逐年減少,與此同時進口數量在不斷擴大。據日本襪業協會統計,2012年日本棉襪消費量13.37億雙,其中國內生產1.90億雙,比2011年下降6.39%;棉襪進口數量占其消費量的比例為85.99%,比2011年上漲0.29個百分點。從進口結構看,從中國進口的數量占其進口總數的85%以上。
歐洲是世界襪子消費的最大市場,占全球消費的44%,2010年銷售額達到404億歐元。歐洲襪子市場需求基本趨於飽和,但歐洲主要襪子生產國義大利在生產成本方面缺乏與中國、土耳其、巴基斯坦、印尼等國的競爭力,其生產量逐漸減少,導致整個歐洲進口量越來越大。
澳大利亞人口稀少,只有2,300多萬人口,其棉襪市場總體容量不大,但相對比較集中。根據澳大利亞海關提供的數據,2011年、2012年和2013年1-11月澳大利亞棉襪進口數量分別為12,274.67萬雙、12,046.25萬雙、11,957.04萬雙,而從中國進口數量占其進口總量的比例均達到了90%以上。
美國是僅次於歐洲的襪子消費第二大市場,市場容量巨大,其特點是質量要求不高,價格要求偏低,主要依靠進口,以合成纖維襪類為主。根據OXYLANE提供的數據顯示,2010年美國年進口量達到了39.50億雙,其中從中國進口16.39億雙,占到總量的41.50%。
(2)國內市場的供求狀況和市場規模
我國人口眾多,棉襪消耗量較大,加上近十多年來,隨著國內經濟持續高速發展,人均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居民消費購買力不斷增強。根據《中國統計年鑑》,2000-2012年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水平年均增長速度為10.56%,2012年城鎮居民人均衣著類消費性支出為1,823.39元,其在城鎮居民人均年消費中的占比為10.94%。另一方面,相比國外,我國棉襪產品的消耗水平較低。據了解,美國人均消耗棉襪是我國的6倍,歐洲是我國的3-4倍。因此,預計隨著經濟水平發展和消費習慣的形成,我國棉襪的消費周期將會縮短,同時消費量將大幅提升,市場潛力巨大,市場前景廣闊。
①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城鎮化進程發展是國內襪業發展的重要經濟驅動力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十一五」期間,經濟得到快速發展。我國居民收入水平也得到相應提高。根據《中國統計年鑑》,2000年-2012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6,280元增至24,565元,複合年均增長率為12.04%。
伴隨著經濟發展,我國城鎮化水平得到較快提高。根據《中國統計年鑑》,2000年至2012年,中國城鎮人口從45,906萬增加到71,182萬,城鎮化水平由36.22%增加到52.57%,預計城鎮化水平2020年將達到60%左右,2030年將進一步達到66%左右。
城鎮化將是創造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是擴大內需的重要潛力所在。我國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和城鎮化進程的順利推進,必然會伴隨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和城市集聚效益的增強,也會帶來城鎮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投資的擴大,促進居民收入和消費同時增加。國內消費品市場需求的不斷擴大,將帶動棉襪的消費需求不斷增加。
②高消費群體規模的擴大使中高檔棉襪的消費比重不斷上升
隨著我國經濟持續發展,居民收入不斷增加以及國家擴大內需政策的推動,棉襪消費重視品質、重視時尚、重視功能性、消費檔次提高的趨勢逐漸增強。
隨著我國高收入群體的不斷擴大,中高檔棉襪的消費比例將持續提升。消費者對棉襪高檔化、多樣化的需求促使襪業市場升級到大中型百貨商場,高檔棉襪生產商和零售商紛紛在中國設立高端棉襪專櫃,提高零售棉襪的檔次。
③未來中國服裝產品消費市場前景廣闊,將帶動棉襪市場的擴大
隨著城鎮居民收入持續穩步增長,居民消費水平不斷提高,生活質量進一步改善,我國服裝行業的市場容量逐步擴大。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中國統計年鑑》,2011年城鎮居民人均衣著類消費性支出為1,674.70元,比2010年增長15.95%,2012年城鎮居民人均衣著類消費性支出為1,823.39元,比2011年增長8.88%;2011年農村居民人均衣著類消費性支出為341.34元,比2010年增長29.19%,2012年農村居民人均衣著類消費性支出為396.39元,比2011年增長16.13%。襪子作為服裝的一種配飾產品,其消費將跟隨服裝消費上升而上升。
綜上所述,隨著世界經濟格局進一步變化,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居民收入大幅度提升,購買力不斷增強,消費理念不斷進步,我國城鎮化發展和國家擴大內需政策的推動,襪子產業的市場容量將不斷擴大。預計未來5年內,全球襪子需求依然旺盛,特別是對生產中高檔產品的企業來說,中長期發展的環境依然十分有利。
3、行業發展趨勢
(1)國際襪子行業發展趨勢
①依賴名牌產品,全球化經營
放眼全球,擁有自創的高知名度品牌的襪子生產企業很少,但襪子作為一種服飾產品依賴各種名牌產品存在於消費品市場,並伴隨知名品牌全球化經營戰略銷往世界各地,全球化經營趨勢更加明顯。
②高端產品生產基地逐步向中國轉移
隨著中國制襪企業在技術水平和生產裝備水平上的提高,產品質量也不斷提升,同時又擁有較為明顯的生產成本優勢,促使日本、歐美等國家將原本在國內生產的高端產品逐步向中國企業轉移,以尋求建立更加穩定的供應基地,獲取更多的市場份額和更大的利潤空間。
③高技術含量運動襪系列產品快速發展
隨著世界文明的不斷發展,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襪子已不再局限於護腳保暖之功能,運用人體力學原理還可以研發出適合各種運動的襪子產品,而隨著人們對健康的日益重視,運動人群的不斷擴大,運動襪的市場空間會快速釋放。
(2)國內襪子行業發展趨勢
①由傳統行業企業向現代化企業發展
襪子製造行業是一個傳統產業,行業所面臨的產品定位不清晰、品質不穩定、產品品牌運作薄弱等問題,使得價格成為最主要的競爭手段,導致中國制襪企業長期處於價值鏈底層。隨著科技發展,現代科學技術對各行各業的不斷滲透,我國襪業迎來了一次產業升級,運用高新技術對制襪產業進行改造已成為一種發展趨勢。一方面運用信息化管理系統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建立企業生產、銷售、研發、財務等方面的綜合化、信息化管理系統,提高企業運行效率;另一方面,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對傳統工藝流程進行改造,提高制襪的技術水平,提升勞動生產率。
②時尚化的設計、功能性的開發、新材料的應用成為企業的追求目標
襪子作為服飾產品,只有緊跟服裝時尚潮流的發展,設計出更多更具有個性化、時尚化的產品才能應對消費者不斷變化的審美需求。
紡織行業在科技進步的推動下,不斷有新的材料被開發出來。及時掌握上游紡織業的信息,不斷運用新材料以滿足消費者的不同需求,已成為制襪企業發展的推動力。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襪子不再僅是人們護腳保暖的用品,而且附加了更多功能,如排氣、排濕、吸汗速干、抗菌除臭、紅外保暖、夏季涼感等。根據人體力學原理,通過對各種運動中人體腳步運動特點以及各部位受力程度不同、腳與鞋接觸部位摩擦力度不同的分析,可以設計開發出適合各種運動的襪子,如跑步襪、登山襪、足球襪、籃球襪、網球襪和高爾夫球襪等。
③高檔產品生產比例不斷提高
隨著整個行業在裝備水平和技術水平上的不斷提高,我國制襪企業已具備生產高檔產品的能力。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我國消費者對襪子需求趨向高檔化,國外高檔產品生產也加速向中國轉移。這兩種趨勢的結合,使諸多企業把目光轉向高檔市場。
在高檔產品增加的同時,由於中國勞動力成本的上升,一些低檔產品將向越南、巴基斯坦等生產成本更低的國家轉移,這種轉移對中國襪業有一定影響但影響不大。
一方面,長期以來,中國製造業的投資環境優勢突出,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對外資仍具有吸引力,因此,並不會出現投資大規模撤離中國製造業的現象;並且,部分低端產品轉移有利於中國企業調整產品結構,通過升級換代來提升產品檔次,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另一方面,越南、柬埔寨、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等國的勞動者素質、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均不如中國,特別是這些國家在紡織服裝的產業鏈方面並不完善,上游的紡織以及印、染、漂等環節都有待發展,與中國生產的產品相比,襪子品質略低一籌。因此,這些國家還不具備成為「世界工廠」的條件,產業轉移只可能是局部的、小規模的。
中國襪業擁有完整的產業鏈,大量的熟練工人、悠久的紡織歷史和豐富的紡織經驗,在一定程度上都保證了襪子生產的質量,因此很多品牌仍然青睞在中國採購。另外,隨著中國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外資來華經營的相關政策更加成熟,中國的投資經營環境會更具吸引力。而越南、柬埔寨、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等國的襪業競爭優勢要超越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短期內很難超越中國。
④國際間分工合作成為一種趨勢
由於中國在襪子製造行業長期積累的技術優勢,以及在勞動力和原材料方面的成本優勢,中國作為世界製造中心的地位依然會長期存在。品牌商在將生產逐步外包的同時,國際間的技術合作交流也日益增多。以日本棉襪市場為例,由於勞動力成本很高,已將大部分的生產轉向外包,但從生產工藝而言,日本製造的工藝水平和對產品檢測程序的嚴格性目前依然在國際上處於領先地位。在下訂單的同時,日本企業會對每道生產流程嚴格檢驗並相應提出修改意見;對於國內製造商而言,與日本品牌商合作的過程不僅是簡單生產的過程,也是學習的過程。如果國內製襪企業能夠在每批訂單的生產中不斷吸收國際先進的製造工藝和生產管理經驗,甚至能夠先於國際先進企業對產品工藝和潮流趨勢提出改進建議,就能進一步提升產品品質,提升「中國製造」在世界產業分工格局中的地位。
⑤整個產業鏈發展趨向更加完善、更加成熟
我國擁有悠久的紡織歷史和豐富的紡織經驗,伴隨著世界經濟的全球化發展,原材料供應日趨完善,國際間貿易更加便利,行業供應鏈及其管理手段更加成熟。許多公司充分利用這些有利條件,積極聯合上下游企業,整合、協調和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資源,不斷增強自身的供應鏈環節,充分利用電子商務,外包非主導業務等方式,大大增強了中國制襪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能力。
行業與上下遊行業的關係
襪子製造行業的上遊行業主要是紗線(棉紗、毛紗、滌綸紗等)和輔料製造行業。下遊行業主要是終端消費者。在整個產業鏈中,上、下遊行業的發展與本行業有較大的關聯性。
1、行業與上遊行業的關聯性及其影響
襪子製造行業的上遊行業主要是紗線(棉紗、毛紗、滌綸紗等)和輔料製造行業。
從紗線生產來看,我國是全球最大的棉花和化纖生產國,原料資源十分豐富,我國襪子製造業的原材料優勢將長期存在。
從生產經營來看,襪子製造企業生產所需的原料主要有棉紗、毛紗、尼龍、氨綸包覆紗等,其中最主要的原料是棉紗,而棉紗的價格取決於棉花的市場價格。從價格指數來看,棉花價格自2009年初開始快速上漲,2011年初前後進入最高峰,此後價格急劇下降,在保持較長時間的相對平穩後,到2014年,下降幅度再一次加大。至2015年8月末,中國棉花價格指數(CC Index 328)成交價格僅為13,116.95元/噸。
中國棉花價格指數走勢圖
從成本構成來看,作為襪子主要原材料的紗線價格變動對襪子製造行業的利潤水平有較大影響。在產品售價不變的情況下,紗線價格上升將導致行業利潤率下降,反之則導致行業利潤率上升。對襪子製造企業而言,紗線價格大幅波動的影響主要表現在:第一,如果企業缺乏核心競爭優勢和自主定價權,在銷售價格既定的情況下,部分企業為維持生存,不得不在微利的情況下生產,甚至出現「虧本生產」的局面;第二,在紗線價格上升的情況下,企業的採購成本同步上升,在世界經濟復甦形勢複雜和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的情況下,部分企業資金鍊出現緊張,即使手中握有訂單,也可能面臨無法生產的局面。但對於優勢企業而言,由於對產品具有較強的定價能力和具備較為充足的現金儲備,不僅訂單數量較為充足,還可以通過加大開發高附加值業務獲得更高的利潤。
隨著科技進步,紗線和輔料製造等行業在生產中將不斷改善原材料質量,研發出各種新型多功能材料,豐富襪子類型,推動下游襪子製造行業的產品結構升級。
因此,襪子製造行業與其上遊行業存在著相互協同發展、相互制約的緊密聯繫。
2、行業與下遊行業的關聯性及其影響
襪子製造行業的下遊行業主要是終端消費者,其消費理念、購買力水平等與襪子製造行業息息相關。
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襪子產品的要求不再局限於防寒保暖,還要求襪子產品具有舒適、耐用、時尚、多功能等特點。為了滿足消費者對襪子產品個性化和多樣化的日益增長的需求,襪子製造企業需要形成「重研發、多款式」的生產理念,推動襪子製造行業的升級換代。
行業的競爭程度及行業壁壘
1、行業的競爭格局
(1)全球襪子行業競爭格局
目前,全世界很多國家均可以生產和出口襪子產品,全球襪子行業的狀況以中國、土耳其、義大利為最典型的代表。
以中國為代表的亞洲製造中心由於擁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憑藉其低廉的勞動力成本以及日益升級的技術工藝等優勢已在國際競爭中具備較強的競爭力,中國已經成為世界襪子的製造中心和出口中心。
以土耳其為代表的歐亞製造中心由於擁有瀕臨歐洲的地理位置優勢,在歐洲市場上有一定的競爭力,特別是歐洲品牌商的臨時性緊急訂單大多會落在該製造中心。
以義大利為代表的歐洲製造中心是傳統的紡織品製造中心,擁有悠久的生產歷史,既掌握了高檔襪子設備的生產技術,更有先進的襪子設計生產工藝。雖然生產成本要比中國、土耳其高很多,但歐洲企業一直致力於用現代科學技術對襪子製造企業進行改造,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在高端襪子生產上有較強的競爭力。
(2)國內襪子行業競爭格局
國內襪子生產行業基本競爭格局以中小微型企業為主,其定位於低檔產品,市場競爭較為激烈。因此總體來說,國內競爭格局為:內銷市場競爭比出口市場更為激烈,低檔產品競爭比高檔產品更為激烈。具體表現為:
①行業集中度低。大多數襪子企業為中小微型企業,生產規模小,分散在浙江、江蘇、廣東等地,且該狀況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仍將維持。
②產品低檔化。一方面由於企業規模小,生產設備陳舊,工藝技術落後;另一方面由於缺乏自行開發的能力,產品品種相對單一,同質化現象嚴重,缺乏市場競爭力,很難進入國內外高端市場。
③中高檔襪子市場競爭相對平穩。由於生產中高檔襪子不但要有先進設備,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生產技術,更要有創新研發能力和市場營銷能力。因此,此類企業為數不多,不但在國內市場競爭中具有優勢,而且可以與日本、歐洲等已開發國家相媲美。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襪子生產出口國,但同時也受到了勞動力成本更低的國家的衝擊,因此從未來發展的趨勢來看,單純以低價格方式的競爭模式將會面臨更加殘酷的競爭考驗,實現產業結構升級,提升襪子製造的附加值,是未來我國襪子製造企業在國際上保持競爭力的重要方式。
2、進入行業的主要壁壘
雖然目前襪子行業已經實現市場化競爭,各企業面向市場自主經營,不存在法律、政策上的限制壁壘,且生產技術已相對成熟。但對於行業外企業而言,要進入襪子行業且成為一家具備較強盈利能力的襪子製造企業仍將面臨以下壁壘:
(1)規模優勢壁壘
襪子行業的規模效應明顯,較大的規模可以降低產品生產成本,保證企業利潤空間。新進入的企業短期內很難達到一定的生產規模,往往不具備成本優勢。因此,大規模、低成本的生產經營要求是進入本行業的障礙之一。
(2)技術壁壘
世界知名品牌在選擇產品供應商時,除了要考查該企業的生產能力、產品質量、生產工藝水平外,還要求供應商具有相應的設計能力,能夠利用自身積累的專業經驗和技術優勢,參與客戶的產品開發過程。而對於提供部分或全部設計服務的生產企業,其應具備獨立的設計部門,能夠主動、及時地提供符合客戶需求的新產品,並且還應具備相應的新材料設計、運用能力,從而對品牌運營企業的設計開發形成重要補充。因此,襪子生產企業的技術研發能力是進入本行業的障礙之一。
(3)資質壁壘
世界知名品牌企業在選擇OEM供應商時,不僅對其生產規模、規範運作、研發能力、準時交貨、產品品質等要求很高,還會要求供應商建立健全勞工保護、生產安全、質量管理、環保措施、社會責任、人權保護等一系列管理體系。因此,會對供應商進行「驗廠」審核,進行全方位的評定與考查。在完成上述「驗廠」審核後,還需經過多批小訂單的試運行,對供應商的生產能力、生產質量及按期交貨能力進行長期考察後,才能最終確定穩定的合作關係。襪子生產企業只有在通過上述一系列認證後,並做到在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過程中逐步提高實力,積累生產經驗,確立在客戶中的良好信譽,做到保證按時、按質、按量向客戶交貨,形成良好的歷史記錄,才能穩定地參與襪子產業鏈全球價值分工。大部分中小型襪子生產企業,限於資金實力、運作管理不規範、研發能力不強等因素,很難通過如此漫長程序的資質認證以獲得優質客戶。因此,襪子生產企業的商譽以及各項資質是進入本行業的障礙之一。
(4)管理能力壁壘
襪子製造行業屬於勞動密集型行業,企業達到一定規模後,需要形成科學完善的組織結構、業務流程及專業的管理團隊才能充分發揮生產能力,控制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此外,由於襪子產品種類繁多,針對不同的客戶需求和季節需求,對企業管理層在生產的組織、協調、應變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新進入本行業的企業較難在短時期內達到較高的管理水平。因此,管理能力是進入本行業的障礙之一。
(5)高素質員工隊伍建設壁壘
雖然襪子製造行業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機械化,但很多生產工序仍主要依靠人工來完成。為了確保產品品質,生產過程中需要大量具有多年工作經驗的員工作為技術保障,否則難以達到品牌商的質量要求。近年來,招工難已越來越明顯,因此擁有一支高素質的員工隊伍已成為進入本行業的障礙之一。
影響行業發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1、影響行業發展的有利因素
(1)國際紡織品貿易環境的改善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紡織品出口國,加入WTO使中國紡織品出口的外部環境極大改善,但2005年之前我國紡織品出口一直受到美國和歐盟等國家和地區的配額限制,其中受配額限制的紡織品出口額約占整個紡織品出口金額的1/3。2005年後,根據烏拉圭回合談判達成的《紡織品與服裝協議》,WTO成員國之間取消配額限制,但受中美《紡織品和服裝貿易的諒解備忘錄》和中歐《中歐紡織品貿易諒解備忘錄》以及專門針對中國的紡織品特保規則的限制,中國輸美和輸歐紡織品仍然受到嚴格配額限制。2008年以後,隨著上述限制性規定的取消,中國出口紡織品配額時代已基本結束,紡織品出口的貿易環境持續改善。
(2)產業政策的支持
紡織產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近年來,國家對紡織工業給予一系列政策支持。國家相關部門和行業協會出台了《紡織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紡織工業「十二五」科技進步綱要》、《關於加快紡織行業結構調整促進產業升級若干意見的通知》等政策指導性文件,明確指出我國紡織工業科技進步將重點圍繞加大關鍵技術攻關力度,大規模推廣先進適用工藝技術和裝備,完善科技創新體系,以及加快紡織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加快建立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科研院所和高校為支撐、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紡織行業科技創新機制,促進行業原創技術研發能力的顯著提升,加快紡織行業結構調整,由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轉向技術密集型、資金密集型產業,倡導應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行業,全面提高行業生產效率和產品附加值。到「十二五」末,紡織行業的出口總額達到3,000億美元,年增長7.5%。
(3)勞動力成本的優勢
襪子製造行業是傳統的勞動密集型行業,需要大量的生產工人。中國擁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儘管我國的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但我國製造業工資仍處於較低水平。從工資水平的國際比較看,目前我國製造業雇員工資水平不僅大幅低於美國、日本、英國等已開發國家,而且相對馬來西亞、墨西哥等發展中國家也較低。
(4)原材料的優勢
作為紡織服裝品出口大國,我國也是全球最大的棉花和化纖生產國,原料資源十分豐富。原材料的供給充足能保證我國棉襪產業的原材料優勢長期存在。
(5)全球襪子產業格局的轉移
從2005年開始,全球範圍內大部分紡織品貿易配額制度取消,歐美國家和日本在成本壓力下將其棉襪的生產製造環節向以中國為代表的亞洲地區轉移;2008年後,經過全球金融危機的衝擊,在加速培育和開拓中國市場的需要下,上述產業轉移格局越來越明朗。全球範圍內,棉襪產業轉移的大格局,為中國棉襪行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條件。
2、影響行業發展的不利因素
(1)人民幣升值的影響
自2005年7月21日起,中國實施匯率改革,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兌美元呈現出長期升值的趨勢。在人民幣持續升值的情況下,出口企業若保持以外幣計價的產品價格不變,將使該企業以人民幣計價的銷售收入受到影響;出口企業若調高以外幣計價的產品價格,勢必降低企業產品的競爭力。
美元兌人民幣匯率長期走勢圖(1985年12月-2015年7月)
(2)貿易保護主義和國際貿易摩擦的影響
中國在成為世界紡織品出口大國的同時,也威脅了歐美國家及其他國家本國的紡織業發展,來自歐美等已開發國家和部分發展中國家的紡織品貿易摩擦和各種形式的貿易保護將不可避免。
2008年1月起中國對歐盟紡織服裝出口的特保設限正式到期,2007年10月中國與歐盟已經達成最新的協議,從2008年開始對中國出口歐盟的8類紡織品實施為期一年的雙邊監控。2008年12月底美國對中國紡織品出口的配額也已到期。但是特保設限只是貿易限制的一部分,各種反傾銷、反補貼、技術性壁壘將長期存在,將直接提高行業的出口成本。2007年1月,歐盟化學品監管體系通過《化學品註冊、評估、管理和限制制度》(REACH法案),這項法案被認為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遇到的最大的貿易壁壘,對中國紡織服裝企業而言將直接提高原料成本或認證成本。進入2009年後,為保護本國實體經濟,美歐各國紛紛出台各項經濟保護政策,貿易保護主義明顯抬頭。目前,針對我國服裝產業的貿易保護措施主要是通過技術壁壘方式,即通過不斷出台針對進口產品的技術規範、檢測標準、合格性評定程序等規定,不斷提高進口產品技術、質量要求,特別是從理化指標、安全性指標、環保指標等較高技術領域對進口產品質量要求一再加碼,並加強和嚴格對進口產品的檢驗檢測,大大增加了我國出口企業的加工製造難度和製造成本。另外,歐美「特保」結束後,國際業界並沒有放棄對我國服裝產業再次提出出口限制的努力,反傾銷、反補貼等手段又被提上日程。因此未來中國紡織服裝出口的貿易環境仍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貿易保護和貿易摩擦的形勢可能進一步複雜化。
(3)行業水平參差不齊影響行業整體發展
我國襪子生產企業眾多,但具有自主開發、創新能力和營銷能力的大型企業較少,大部分企業缺少獨立自主的技術創新能力,在新技術、新材料的應用和新款式、新產品的開發投入上明顯不足,導致行業水平參差不齊,影響行業整體發展。
行業基本風險特徵
1、原材料價格波動風險
襪子製造行業的上游主要為紗線製造行業,後者原材料主要有棉紗、毛紗、尼龍、氨綸包覆紗等,其中最主要的原料是棉紗,而棉紗的價格取決於棉花的市場價格。棉花的市場價格除受供求關係影響外,因其具備金融衍生產品的特徵,其價格也隨國際金融市場行情而波動,造成棉花價格波動性較強,進而影響本行業生產經營的穩定性。因此,本行業須承擔因原材料價格波動較大對行業業績造成影響的風險。
2、行業競爭加劇風險
襪子製造行業屬於傳統產業,對資本進入的限制較少,行業內企業數量較多、層次多樣。現階段行業表現出市場化程度較高、競爭較為激烈、抗風險能力較弱的特徵,造成產品同質化程度較高、利潤水平較低。因此,本行業須承擔行業競爭加劇、整體利潤率走低的風險。
3、出口依賴風險
受全球襪子供求格局影響,現階段我國襪子製造行業較大程度上依賴於出口,國外市場的需求狀況和國外政府制定的貿易政策將直接影響行業的經營業績。未來我國紡織服裝出口的貿易環境仍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貿易保護和貿易摩擦的形勢可能進一步複雜化。因此,本行業須承擔出口環境惡化、國外市場需求狀況波動的風險。
4、人民幣匯率波動可能導致的風險
我國的襪子行業的大部分產品主要出口國外,匯率的波動對行業的營收有比較大的影響。如果人民幣持續升值,對企業盈利會帶來負面影響,對行業整體發展會帶來較大風險。因此,本行業須承擔人民幣匯率波動導致的風險。
更多襪子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襪子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