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胃腸疾病用藥市場規模為542.2億元,同比增長5.9%。胃腸疾病用藥常見劑型主要有片劑、膠囊劑、溶液劑、散劑及顆粒劑、丸劑等,其中,片劑市場規模占比最高。以下對胃腸用藥行業投資分析。
胃腸用藥行業投資分析,2018年,我國零售渠道胃腸類中成藥種類超過250種,其中,銷售額排名前十的藥物合計市場占比達到49%,太極集團的藿香正氣口服液和江中藥業的健胃消食片市場份額均超過15%,行業集中度相對較高。胃腸用藥行業分析指出,2015年~2017年腸炎寧片複合增長率為32.0%,市場份額逐年增加。腸炎寧片多個規格共同發力,主導規格為420mg*36s,17年4季度增加大包裝規格420mg*60s。
2015年~2017年22重點城市合計腸炎寧片的銷售走勢
根據消化系統疾病類型的差異,用於治療消化系統疾病的消化類藥物可分為抗酸藥物及抗潰瘍病藥物、助消化藥物、胃腸解痙藥物、胃動力藥物、止吐藥物等。隨著現代人生活節奏加快、生活飲食不規律、工作壓力增大等問題出現,腸胃病、肝臟疾病等消化系統疾病發病率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現從兩大作用機制來分析胃腸用藥行業投資。
作用機制:均能通過競爭性拮抗組胺與H2受體結合的作用,抑制壁細胞分泌胃酸。胃腸用藥行業投資分析,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具有較強的抑制胃蛋白酶分泌作用及增加胃黏膜血流量的作用。用法:西咪替丁400mgBid;雷尼替丁150mgBid;法莫替丁20mgBid;尼扎替丁150mgBid。
作用機制:PPI通過二硫鍵與壁細胞分泌膜中的H+-K+-ATP酶(又稱質子泵)的巰基呈不可逆性的結合,生成亞磺醯胺與質子泵的複合物,從而抑制該酶活性,阻斷胃酸分泌的最後環節,因此對各種原因引起的胃酸分泌具有強而持久的抑制作用。胃腸用藥行業投資分析,該抑制作用呈劑量依賴性,對基礎的及刺激後的胃酸分泌都有作用;另一方面PPI可抑制幽門螺桿菌生長。
胃腸用藥行業投資分析,仿製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辦公室對《關於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開展仿製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意見〉有關事項的公告》(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公告2016年第106號)中2018年底前須完成仿製藥一致性評價的289個品種進行了梳理,首批選取了10個使用年代較長、作用機制相對明確、不良反應較確切,且體內吸收甚低或不吸收的品種(胃腸道局部作用藥物)、以溶液形式服用的藥物(電解質平衡用藥),且不適合開展以藥動學參數為終點評價指標的人體生物等效性研究,建議通過加強處方工藝、提高質量標準、增加針對性的評價指標等研究的方式,開展一致性評價。
更多胃腸用藥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胃腸用藥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