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旅遊已經從傳統"走馬觀花"式的觀光游向以文化為主題導向的「文化深度游」、「文化休閒遊」轉變,並出現了以世界遺產為核心主題的專項旅遊產品。文化性作為旅遊產業的核心特質之一,體現在旅遊產品的各個方面。以下對文化旅遊發展趨勢分析。
2017-2022年中國文化旅遊區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表明,文化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旅遊業是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產業。推動文化與旅遊業融合發展,是展示文化內涵與魅力、塑造旅遊品牌形象、實現文化經濟價值的重要途徑。
文化創意產業被稱為21世紀全球最有前途的產業之一,全世界創意經濟每天創造產值達220億美元,並以5%的年增長速度遞增。如今,文化創意產業已經成為許多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
文化創意產業在旅遊領域的拓展和延伸,成為旅遊發展的新引擎,反過來,旅遊的發展也為文化創意產業的繁榮創造了新機遇、新動力。
在旅遊產業集群化發展及文化創意產品特點的背景下,文化創意旅遊已經成為旅遊景區、旅遊企業及相關部門共同參與的新領域、新熱點。
北京懷柔影視基地、橫店影視基地等一大批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不但提升了休閒經濟時代下的傳統旅遊產品和文化活動,而且開始成為各大城市旅遊經濟發展的新引。
中國旅遊已經從傳統"走馬觀花"式的觀光游向以文化為主題導向的「文化深度游」、「文化休閒遊」轉變,並出現了以世界遺產為核心主題的專項旅遊產品。
文化深度游的一個重要表現是遺產旅遊熱的興起和發展。「遺產旅遊」已經成為世界旅遊業最熱門的項目之一。英國遺產旅遊業發展迅猛,年收入高達260億英鎊,幾乎成為該國旅遊業的支柱。
文化性作為旅遊產業的核心特質之一,體現在旅遊產品的各個方面。
隨著中國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斷增加,出遊能力漸趨增強,文化體驗游成為遊客熱衷選擇的旅遊產品類型,其中康體保健游因為能夠迎合現代人越來越強的醫療保健意識和康體養生需求,成為廣泛關注和備受推崇的文化體驗旅遊產品類型。
在中國旅遊發展相對成熟的很多旅遊地,都已經出現了相對完善和成熟的康體保健旅遊的產品體系。
提升文化旅遊業的商業價值,最重要的是了解不同消費者構成及消費需求特徵,有針對性地給予消費客群不一樣的商業街區體驗,同時也帶動其他業態消費。由於文旅類項目的收益率最低、回收周期最長,該報告建議通過多種金融手段,開發其他物業實現溢價等方式增加內部收益。
我國出境遊人數和購買力已連續3年居世界第一,2015年,出境遊人次預計將實現16%的增長,首次突破1.2億,出境消費將達1.1萬億元。業內人士認為,人們熱衷出境游,並不是對境內旅遊市場缺乏信心,而是境內缺乏好的旅遊項目,因此,未來文旅市場前景廣闊。
更多文化旅遊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文化旅遊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